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走基层 > 正文
   

莱州市:“建管运”三位一体 农田建设提质增效

2025-07-11 08:08:21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招引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一局),创新采用“EPC+O”模式,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1万亩,“建管运”三位一体推进农田建设提质增效。

  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莱州市引入拥有资金实力、先进技术与设备的中铁一局,开展高标准农田“建管运”一体化建设。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其中中铁一局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由2800元提高到3800多元,通过引入市场主体,提高了每亩投资标准,为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中采用无人机扫描采集项目区三维信息,为精准规划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建设智慧农业区,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等核心技术,对示范区域的气象环境、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等信息实时监测,降低种植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创新采用“建管运”三位一体模式,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运营和管护三个环节紧密结合,相互关联相互融合,进一步提高效率和效果。严把质量关,充分考虑后期运营的需求,施工中严格质量要求,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项目原材料取样检测,源头管控工程质量;安排专业人员采用专业化机械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品质;定期组织人员对工程开展现场互查并组织“回头看”,确保工程质量不出问题。严把进度关,为不影响下季耕种,科学安排施工时序,配强配齐施工力量,30多台大型机械、100多名工人同步施工,土地平整、热熔水管、修建泵站、疏浚沟渠、硬化道路等工程齐头并进。截至目前,道路硬化工程全部完工,总进度达50%。公司运营期15年,运营期间,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农田设施长期发挥作用,结合小水库管护,引入高标准农田保险,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将管护责任落实落细,真正实现建管并重。

  莱州市郭家店镇北山片区,过去土地贫瘠,村民种植意愿不高,耕地撂荒问题严重。2024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时,公司充分征求村干部和广大村民意见,集思广益科学规划,不断优化田间道路、灌排渠道等内容。项目建成后,大幅度改变了当前片区面貌,基础设施焕然一新。通过对项目区耕地大规模流转平整,梯田“由小变大”“由零到整”“由贫转沃”,田间羊肠小道变成混凝土路,机械化和规模化作业程度得到大幅提升。

  除了田土水路的变化,还有村集体和农民的变化。参与流转的土地,村集体每亩可收取50元管理费,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可增收38.5万元,保障了高标准农田后期的维护和村集体的壮大。而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每年在收取土地租金外,还可以通过在项目区务工额外增加收入,双重收入使村民得到可感可及的实惠。

  农田建好以后,归根到底要种粮,要增收。要想使高标准农田长效发挥作用,后期运营至关重要。项目建成后,种植公司通过“六统一”(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主导品种、统一科学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保险服务、统一收储加工),运用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种植和现代化运营,实现粮食亩增产150~200公斤,在辐射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受益的前提下,公司也获得长足发展。(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清新)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泰安市医养结合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0
 
 
 
 
推荐资讯
菏泽以数字之力重塑产业新生态
菏泽以数字之力重塑产
无花果成村民“致富果”
无花果成村民“致富果
“中国造”铁路车厢从烟台港直发非洲
“中国造”铁路车厢从
“85后”新农人用汗水守护农田
“85后”新农人用汗水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