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六届滨州人才节暨“智汇高校·链动未来”山东高校“滨州行”举行。以“我的梦想我的城”为主线,展现人才与城市“相遇—相融—相守”的成长轨迹,为滨州发展汇聚人才力量。
自2020年设立以来,滨州人才节已连续举办五届,累计960多名科技领军人才、7.8万名本科及以上大学生把心放在滨州、把家安在滨州、把事业留在滨州,实现了从“人才净流入”向“人口结构性优化”的重大转变。
聚焦标志性产业集群的技术痛点与薄弱环节,构建“企业需求征集—高校资源匹配—精准对接服务—成效跟踪评估”闭环机制,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与创新动能。如何让人才真正发挥效能,推动产业集群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成为滨州当前面临的重要命题。
滨州企业依托高层次人才加速关键技术攻关。针对再生铝行业烧损高、回收率低、能耗大等问题,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山东创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崔立新带领团队,开发出废铝表面有机物和碳基沉淀物的热解技术、漆层表面预处理技术,全面升级绿色智能化低能耗预处理设备,将杂质清除效率提升至90%以上,突破再生铝大规模生产变形铝合金的技术瓶颈。目前,企业再生铝综合利用率已超过50%,实现了产能与资源效率双提升。
积极布局新兴产业,通过精准引才与产业落地相结合,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滨州市抢抓低空经济机遇,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入合作,以人才引进为突破口、以产业集聚为落脚点,一年内成功引进16家低空经济领域企业,不仅扩展了现有产业格局,更为滨州在新兴赛道抢占先机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滨州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首位,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院校主动、人才主力、市场主导协同发力的创新格局,实现“科研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学—教学培育人才”的闭环。
滨州倾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营造最优创新生态,从2021年的3.49%到2024年的3.7%,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持续上升,已连续4年位居山东省第1位。全市省级及以上人才(科创)平台达到450余家。
滨州不断出台人才政策,设立1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实施“渤海英才”优化提升工程,连续7年举办“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双创”大赛,成就了一大批产业“帅才”、科创“英才”、智造“匠才”。率先在山东省建立企业高层次人才落实事业编制制度,切实让人才吃下“定心丸”;率先在山东省开展企业人才分类自主评价,不看学历看能力,不看“帽子”看业绩,让企业和人才活力动力竞相奔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