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烘干好的玉米,心里真踏实!要不是村里帮忙联系农机、协调烘干厂,我这几亩玉米怕是要糟在地里了。”望着从兰山区李官镇乃钦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运出的干爽玉米,后湖村的胡发有脸上乐开了花。
近期受连续降雨及田间积水影响,临沂兰山区“三秋”生产进度整体较往年同期偏慢。为保障秋粮归仓,兰山区投入玉米收获机、拖拉机、高效植保无人机及其配套机具近2000台套,在枣园、李官设立跨区作业服务站2处,依托晨沃农机合作社组建应急服务队,全力抢排田间积水、科学组织机械与人工抢收、抓好烘干晾晒。“抢”字当头,全链条守护确保秋粮归仓。
10月9日,李官镇后湖村粮食烘干服务点内,机器轰鸣不绝。负责人胡乃钦带领团队24小时轮班值守,确保日烘干能力稳定在120多吨。刚收割的玉米含水量约36%,经这里的设备处理后,含水量可降至15%左右,既避免了霉变损失,又能直接进入市场销售。
截至目前,该烘干点已累计烘干玉米两千五六百吨,按照当前进度,预计还将持续作业一个半月,整个烘干周期内总烘干量有望突破五千吨。120元/吨的亲民收费标准,更是让农户省心又省钱,“粮食烘干后卖相好、价格稳,这烘干费花得值!”农户们纷纷点赞。
除了烘干服务,李官镇还充分盘活公共空间,让晾晒有了“好去处”。社区村委大院敞开大门,成为农户们的临时晒粮场;社区道路上也划出安全区域,设置醒目标识,供老百姓有序晾晒粮食。
“村委大院宽敞平整,晒粮方便还安全,再也不用为找地方晒粮犯愁了。”在村委大院晒粮的农户笑着说。这种“应时开放、科学规划”的晾晒模式,既解决了农户晾晒场地不足的问题,又避免了占道晾晒带来的安全隐患,让秋粮晾晒环节“畅通无阻”。
兰山区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打捆离田用作饲料、燃料、基料,实现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