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华化学(蓬莱)工业园传来捷报:烟台特检验特种设备院与万华化学(蓬莱)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在全省首次将机器人打磨焊缝、机器人磁粉检测球罐技术应用于特种设备定期检验。随后的人工复检中,各项指标参数均符合要求,标志着此次检验工作圆满成功。这一里程碑式突破的背后,是烟台市特检院数月来精准筹备、不懈攻坚的结果。烟台市特检院以系统性筹备为此次“智检革命”筑牢根基,书写了山东化工行业检验升级的崭新篇章。
精准布局
专项攻坚小组领航筹备
面对万华蓬莱工业园球罐定期检验这一高难度任务,烟台市特检院未雨绸缪,率先专门成立检验攻关小组,由院内核心技术骨干牵头,针对球罐体积大、结构复杂、检验标准高的特点,展开全方位调研与方案设计。攻关小组深知此次定期检验的特殊性——作为丙烯储存的关键设备,球罐是保障整个丙烯项目安全运行的“心脏单元”,其检验质量直接关乎产业链稳定与生态安全,容不得半点疏漏。
为打破技术壁垒,攻关小组主动跨域取经,借鉴了在特种设备智能检验领域先行一步的浙江、江苏等地检验检测机构的经验,通过对多地案例的深度剖析,为后续工作方案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机制创新
构建“一设备一方案”精准体系
在前期筹备中,烟台市特检院深刻意识到传统检验模式的局限性,创新性提出“设备级风险预案”机制,将筹备工作推向精细化、精准化。针对万华化学(蓬莱)工业园4000立方米球罐检验,特检院率先实践“一设备一方案”体系:通过对球罐运行年限、介质特性、结构参数等基础数据的全面摸排,建立特种设备专属“健康档案”,精准识别潜在风险点,为技术选型与方案设计提供了精准依据。
在此基础上,烟台特检院进一步构建了“方案—测试—优化”的筹备闭环。在引入爬壁磁粉检测机器人与打磨机器人后,团队结合球罐曲面特性、焊缝形态等实际细节,联合设备研发厂家开展了数十次模拟检测试验,围绕机器人移动速度、磁粉探伤参数与路径规划逻辑持续优化调整;同时通过“精准识别风险—靶向匹配技术—全流程测试优化—预设应急方案”的连贯动作,确保检验过程万无一失。
靶向破题
攻克登高与空间检验难题
7月,面对万华蓬莱工业园12台大型球罐内检验的现实挑战——登高作业存在死角、受限空间人员数量受限,烟台市特检院将筹备重点转向技术攻坚。传统球罐检验依赖人工攀爬与脚手架搭设,不仅效率低下、作业环境暗藏安全隐患,复杂曲面的检测盲区更是长期困扰行业的难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特检院多次组织跨领域专家研讨论证,从技术可行性、安全冗余度、效率提升空间等多维度评估十余种方案。通过前期大量的路径规划测试与设备调试,成功覆盖传统人工难以触及的检测死角,为检验效率与质量提供了双重保障。
此次试制成功,不仅验证了机器人检验技术的可行性,更彰显了烟台特检院前期筹备工作的系统性与前瞻性。烟台特检院以扎实的前期筹备,为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开启了“远程智控、精准检测”的新时代,更向行业输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升级经验,为“山东制造”向“山东智造”跃迁注入了强劲动力。
(高少帅 刘传信 陈德元 钟锦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