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走基层 > 正文
   

东营奋力冲刺全年目标

2025-11-20 13:09:41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本报记者 杨珂 李明

  本报通讯员 谭芳 聂立立

  眼下,正值全年工作收官的关键时期,东营以“项目提速、企业转型、服务增效”为主线,全力冲刺年度经济目标。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企业向“新”向“绿”转型,一系列惠企政策精准落地,共同勾勒出东营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重大项目“强基蓄能”

  链式招商铸引擎

  当前,华泰股份年产70万吨化学木浆项目进入生产阶段。作为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从合同签订到投产出浆仅用24个月,刷新国内外大型浆线建设工期纪录;从木片正式投料到装置流程全线贯通仅用48小时,创造了漂白化学浆线投料出浆的世界纪录,以科技创新刷新造纸行业“中国速度”。这一项目不仅让企业木浆自给率跃升至85%,吨浆综合成本下降15%,更标志着东营在“林浆纸一体化”全产业链布局上迈出关键一步。

  无独有偶,垦利区宁德时代全国首个高比例绿电直供零碳产业园已启动建设。作为重点引进项目,这里将成为东营打造千亿级锂电池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该项目从对接洽谈到落地开工进展顺利,展现了重大项目落地的“东营速度”。

  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1-9月份,全市97个省级重点建设类项目开工率93.8%,投资完成率82.1%;310个市级重点建设类项目开工率95.2%,投资完成率85.3%,均好于去年同期。

  今年以来,东营不断完善“链长制”招商机制,围绕石化、橡胶、锂电池等优势产业,开展精准招商。1—10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市外投资项目258个、签约金额1395.12亿元,新开工招商项目158个、到位资金175.19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央企新签约项目32个、签约金额287.68亿元,新开工项目23个、到位资金50.7亿元。

  “链式招商”成为东营项目建设的突出特色。围绕宁德时代开展产业链对接,推动高端绿色低碳锂电池原材料集聚区首批5个项目及绿色锂电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成功签约。在垦利区锂电池产业园,20万吨/年磷酸铁锂、新能源固态电解质、新能源20万吨/年NMP回收等项目已初步确定项目选址与投资规模。

  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离不开创新机制的保障。东营积极承担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建成四大标准体系并通过验收。这套体系涵盖项目谋划、对接、签约、建设、投产等各个环节,实现全流程标准化管理。

  “我们建立了重点项目跟踪调度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东营市投资促进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沈航说,通过严格落实重点招商项目“清单式+节点式”管理要求,牢牢抓住年底前项目建设“窗口期”,力争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产业向“新”向“绿”

  创新策源释潜能

  面对传统产业转型之“危”与科学发展之“机”,东营企业以技术革新和绿色转型“破局”,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在华泰集团智能化生产车间,曾经依赖新闻纸的“单一路径”已被多元布局取代。“面对严峻形势,华泰集团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稳步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华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晓亮表示,通过技术改造项目,新闻纸产能由140万吨压减到40万吨,文化纸产能由10万吨增加到160万吨。

  更令人瞩目的是,华泰集团投资1600万元的5G造纸工业云平台顺利启用,成为全省造纸行业首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智慧分析,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实现了设备的远程诊断和预防性分析,目前,设备故障率减少了30%左右。”华泰集团信息化管理公司工程师侯建美说。

  在橡胶轮胎产业,宏盛橡胶的“一加一减”成为绿色转型的典范。“减法”体现在能源管理——通过智慧能源平台,企业实时监控水、电、蒸汽消耗,精准堵住能耗漏洞。“现在我们通过应用能源管理系统,就像给设备安装了‘监控器’,每天用了多少电、多少气、多少水,系统自动采集、实时显示,一目了然。”公司设备部部长缪新亮说。“加法”则在于绿色能源——15.7万平方米的厂房屋顶上,3.3万多块590瓦光伏板整齐排列,总装机容量达18兆瓦,每年预计发电量可达2340万千瓦时,能替代工厂20%以上的用电量。“这不仅能让企业每年节省电力成本超585万元,还能节约标煤7371吨,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9164吨。”缪新亮算了一笔“绿色账”。

  在化工产业领域,山东天弘化学有限公司的绿色转型实践同样引人注目。企业以“聚焦绿色转型,构建全链条节能降碳新体系”为目标,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节能减排项目。通过智慧化控制及系统能源优化耦合技术节能改造,企业年节电量640万千瓦时、节中压蒸汽量2.4万吨、节低压蒸汽量1.35万吨、节燃料气量67.18万标方,年降低能耗6487.09吨标准煤,降低碳排放量18166吨。

  中小企业也在细分领域“寻新求变”。东营澳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全国最先进的IBC吨桶自动化生产线,成为全市首家该类产品生产企业。“我们引进了全国最先进的自动化流水技术,工人只需将管件放到流水线上,就能完成外框架生产。”公司总经理朱红尧介绍,这条生产线每小时可产出60只标准容器,直接将人工成本降低20%以上。

  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东营产业升级的“活力源泉”。全市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815家,是“十三五”末的近十倍,这些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

  在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方面,东营不遗余力。全市累计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364项,培育首台套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168个。创新成果也不断涌现:威飞公司研发的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成功投用、注水树系统海试成功,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凤凰制药芪蛭益肾胶囊是国内唯一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新药;亦度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填补了省内疫苗生产的空白。这些创新成果的涌现,彰显了东营企业的创新活力。

  创新服务“精准滴灌”

  优质环境育沃土

  “企业有难处,我们就第一时间跟上。不仅要送政策,更要搭好资本的桥。”东营市科技局科技金融科负责人李成凯的这句话,道出了东营服务企业的理念之变。

  东珩国纤的成长历程,是科技金融赋能企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氧化铝纤维这个被国外企业长期垄断的高端新材料品类,一直是国内产业升级的“卡脖子”难题。凭借自主研发的“溶胶——凝胶”工艺,东珩国纤最终啃下了技术“硬骨头”,计划上马千吨级氧化铝纤维生产线,但被资金拦住了。

  “企业前期3.5亿元投入已用得差不多了,后续设备改造、工艺优化及市场拓展面临‘断粮’风险,生产线建设一度按下‘暂停键’。”回忆起当时的困境,公司董事长井良霄仍心有余悸。

  关键时刻,东营市科技局迅速组建专项服务组,一边把税收减免、研发财政补助等政策精准送到企业手上,手把手指导申报兑现;一边依托东营市“拨投贷保”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将东珩国纤列为重点培育对象,全力推动其成为全市首个市级科技股权投资项目落地企业。

  一系列措施让东珩国纤的生产线“重获新生”,此后,岩芯能源等12家企业接连获得山东省级科技股权投资支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让更多科技型企业受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东营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750.29亿元,同比增长29.19%;2024年3月以来,对纳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备选企业清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科技创新贷款10.36亿元,居全省第5位。

  政策“直达快享”是东营服务企业的又一亮点。东营市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企业、百个部门进工地”活动,全市累计走访服务企业8000余家次。今年以来,奖补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22个、资金4008万元,引导企业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246个。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激发市场活力。东营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全力做好项目建设审批服务,推动审批效率实现质的飞跃。工程建设领域5项国家、省定“一件事”以及3项地方特色“一件事”全部落地,已产生办件600件,平均办理天数、环节数量、申请材料、跑动次数压减率均超过78%。

  2024年以来,通过“一件事”改革推动71个重点项目提前开工、40余个项目提前投产,其中新能源发电项目平均投产周期缩短30%,工业项目亩均投资强度提升25%。企业满意度达98%,水电气暖网联合报装、联合验收等“一件事”满意度均超95%。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企业在东营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东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清海说,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东营正成为投资创业热土。数据显示,2025年,全市1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济南)举办
 
0
 
 
 
 
推荐资讯
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济南)举办
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程
深耕富硒赛道 聚力富民增收
深耕富硒赛道 聚力富民
白萝卜喜获丰收 丰富居民“菜篮子”
白萝卜喜获丰收 丰富居
“光伏+”点亮绿色经济
“光伏+”点亮绿色经济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