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关注民生 > 正文
   

草藤编织“编”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5-22 19:29:14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指尖跃动,草藤生金。在郓城县潘渡镇杨庙村,草编与藤编两大特色产业蓬勃兴起,不仅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更让村庄焕发出全新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

  草编:传统技艺编织幸福生活

  近日,记者走进杨庙村盛泽工艺车间,一派忙碌景象映入眼帘。工人们正专注地制作坐垫、收纳筐等草编产品,加紧赶制来自陕西的订单。70多岁的张英一边缝制草编坐垫,一边笑着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在这里做针线活,既不累,还能挣点零花钱。”像张英一样,许多老年村民或在车间劳作,或把外包活带回家做。目前,已有40余人通过盛泽工艺实现家门口就业。

  盛泽工艺负责人刘忠梅是杨庙村草编产业的灵魂人物。她自幼跟随奶奶学习草编技艺,凭借对草编的热爱,曾在淄博经营一家草编制品店。为照顾年迈的公公,也为给村里留守老人谋出路,她回到丈夫的老家杨庙村,创办了盛泽工艺。

  在她的带领下,盛泽工艺不断创新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打造出一系列深受市场青睐的草编产品。如今,以蒲草、玉米皮、香蕉树皮等为原料制作的收纳盒、蒲团、隔热垫、汽车坐垫等草编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订单已排至三个月后。

  刘忠梅和丈夫杨全城还在郓城县城开设门店,目前正着手搭建直播间和展厅,通过直播带货拓宽产品销路,并筹划开拓跨境电商业务,让草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他们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后也将返乡负责电商业务,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藤编:老手艺开启致富新路

  杨庙村的藤编产业同样蓬勃发展。村党支部书记杨金成是藤编产业的带头人,这位1983年出生、有5年军旅生涯的汉子,2006年返乡后在镇上经营手机店。2009年,他受朋友启发踏入藤编行业,从承接小订单起步,逐步掌握藤编技艺,最终成立嘉裕户外用品公司,走上企业化发展道路。

  在杨金成的藤编车间里,10余名工人正在赶制发往美国沃尔玛超市的藤椅订单。杨金成自豪地介绍:“外贸公司把10个货柜订单中的2个交给我们,总共512套产品,每套包含两把藤椅和一张桌子。去年,我们还接到英国70个货柜的大订单,共2.2万套藤编产品。”

  杨金成的藤编生意不断做大做强,除了公司车间,还有外放加工业务,加工点遍布周边村镇,甚至辐射到济宁,直接带动300余人就业,其中本村60余人。村民薛红娟是车间的电焊工,负责焊接藤椅骨架,她自豪地说:“我一天能挣二三百元,去年忙的时候,一个月拿了9000多元。在家门口干活,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少。”据杨金成介绍,普通藤编工人日薪80元-120元,成型工人日薪150元-200元,像薛红娟这样的电焊工,月工资一般在6000元以上。

  2021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杨金成计划建设3000㎡的新车间,扩大生产规模。除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外,他还计划开拓国内市场。此外,他还打算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盘活土地资源,改善村容村貌,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

  杨庙村的草编、藤编产业以传统工艺为根基,紧跟市场需求,创新销售模式,不仅提供了就业岗位,改善了村民生活水平,还推动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让杨庙村旧貌换新颜。

  菏泽日报记者 李萍 通讯员 崔如坤 李牧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齐河县举办基层农技人员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
 
0
 
 
 
 
推荐资讯
爱心人士给环卫工人送粽子
爱心人士给环卫工人送
滨州企业进军海上光伏桩基制件领域
滨州企业进军海上光伏
五彩椒奏响产业发展“椒”响曲
五彩椒奏响产业发展“
从“烟火食堂”到“幸福矩阵”
从“烟火食堂”到“幸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