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关注民生 > 正文
   

秸秆变“绿金” 蹚出“双赢”路

2025-07-27 16:01:45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吴香奇 陈尚尚

  “以前没啥用,现在成了宝。”近日,提起小麦秸秆,山东菌乐菇食用菌有限公司负责人褚振涛高兴地说。今年夏收,他们以每吨300元的价格,一口气收储了1500吨小麦秸秆,作为菌菇生产的“口粮”。

  在莱阳,像这样把秸秆“变废为宝”的情况越来越多。作为农业大市,莱阳近年来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当作“金钥匙”,不仅打开了农业绿色转型的大门,更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实现了生态、经济“双丰收”。

  让秸秆物尽其用

  有了好技术,怎么能真正用起来?

  莱阳创新构建了“市镇农技干部—村级科技示范户—科技辐射户”的三级联动机制,线上、线下齐发力,让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线下,各镇街农技人员卷起裤腿下地头,借着测土配方、耕地质量提升等项目的机会,手把手教农户怎样科学处理农作物秸秆。同时,他们广泛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科技培训与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示范等方式,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诸多益处,不断增强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线上,莱阳市农业农村局围绕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等内容,精心制作了多期宣传视频,在手机上广泛传播,有效拓宽了宣传覆盖面,持续提升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知程度。

  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莱阳市实现了秸秆超96%的综合利用率,让曾经几乎无人问津的秸秆摇身一变,成了众人争抢的“香饽饽”。

  以项目撬动综合利用

  项目兴则产业兴。莱阳以2000万元项目资金为杠杆,按照“疏堵结合、以用促禁”的工作思路,通过“粮改饲”“肥还田”等模式,撬动秸秆“七十二变”,让每根秸秆都找到“好归宿”。

  莱阳制定《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作为突破方向,紧密结合当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实际状况,重点围绕农作物秸秆精细化还田、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以及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等方面组织实施,持续提升莱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在秸秆精细化还田方面,补贴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深耕等作业,面积达2.2万亩,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提升了土壤肥力。

  在秸秆饲料化利用方面,建立秸秆青贮池6400立方米,每年可储存秸秆2万吨以上,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料来源。

  在秸秆原料化利用方面,建立秸秆制作菌棒及废菌棒加工有机肥生产线,年处理秸秆1万吨以上,年生产有机肥5000吨以上,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莱阳建设秸秆收储中心3个,年处理量达到3万吨以上,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保障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原料供应。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先变菌棒,再化肥料,终成美食——莱阳围绕秸秆构建了完整的“秸秆—菌棒—种植—加工—有机肥”循环经济产业链,让一根秸秆实现“三级跳”。

  第一步,企业从农户手里收购废弃的玉米小麦秸秆、玉米芯等原材料,制作菌棒种蘑菇,一年就能“消化”掉农作物秸秆万余吨,光原料成本就能省下约180万元;

  用完的废菌棒也有大用处。莱阳引进食用菌菌棒生产线2条和有机肥生产线1条,将废弃菌棒加工成有机肥还田,年处理废弃菌棒5万吨左右,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改良了土壤质量,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

  深加工上再发力。莱阳立足“预制菜之乡”优势,顺势延伸产业链,油炸平菇、平菇酱等深加工产品让农产品附加值提升10%,从田间“菜篮子”成功跃入现代“菜盘子”。

  这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模式,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三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样本。

  围绕秸秆综合利用,莱阳干劲十足,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秸秆综合利用,做好秸秆“增值文章”,让曾经背着的“生态包袱”,真正变成令人羡慕的“绿色财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更多“莱阳经验”。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零彩礼”为爱减负
 
0
 
 
 
 
推荐资讯
身残志坚 逐光前行
身残志坚 逐光前行
从新能源汽车看中国与世界“链接”
从新能源汽车看中国与
昌邑:村村连“片”共建和美乡村
昌邑:村村连“片”共
高密割花
高密割花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