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洁 本报通讯员 于继镔
近日,走进位于东昌府区堂邑镇刘庄村的聊城健春食品有限公司厂区,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一车车新鲜饱满的大蒜正被有条不紊地卸载、分拣,它们即将在这里开启一场从田间到餐桌的“升级之旅”。该公司负责人吴俊亭介绍:“作为脱水蒜片的原料,这些大蒜在收获季节从基地运到工厂后,要经过去根、去皮、清洗、切片、漂洗、甩水、烘干等多道工序。经过这些步骤处理后的蒜片,不仅方便储存和食用,还能最大程度保留大蒜原有的风味、特有的杀菌作用以及增香效果。”
上世纪90年代,刘庄村便调整农业结构,将大蒜种植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如今,刘庄村创新推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与聊城健春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企业为村民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并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这一举措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让“好收成”稳稳地变成了“好收入”。
如今,聊城健春食品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年产能3000吨的农副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其大蒜制品远销海外,出口创汇的成绩单一年比一年亮眼。吴俊亭感慨地说:“企业能在刘庄扎根并不断发展,离不开村‘两委’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村民的帮助。我们也要回馈当地及周边村民,为大家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例如,在收购刘庄及周边村庄的大蒜时,价格会比市场价高出一定比例。这是一种相互成就、共同发展的关系。”
企业为村民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让大家不用外出奔波就能有可观的收入;在收购大蒜时给出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而村民们的支持以及这片土地的滋养,也让企业在多年来得以稳步壮大。
随着产业收益的不断增加,这些收益又反哺到村庄的发展中。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提档升级,道路变得更加宽敞整洁,水电等配套设施也更加完善;公益事业日益升温,养老、教育等福利待遇不断改善。村民们的幸福感在整洁优美的村容村貌与红红火火的日子里越发浓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