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三顿热乎饭,花7块钱就能吃得饱饱的,这食堂办到咱老年人心坎儿里去了。”中午时分,成武县九女集镇樊庄村老人谷继德端着一份热气腾腾的两菜一汤,在窗明几净的便民助老食堂里,笑容满面。凭借“7元管饱一日三餐”的亲民价格和周到服务,樊庄村便民助老食堂已成为村里老年群体不可或缺的“暖心灶”。
樊庄村:以商养灶 盘活资源
为保障便民助老食堂长久稳定运营,樊庄村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路径,白天服务老人,傍晚则利用场所经营大排档,并承接农村流动宴席,以市场化收益反哺助老服务。
同时,盘活闲置土地,创新打造“共享菜园”,鼓励身体硬朗的老人自愿认领种植。收获的蔬菜直供食堂,既降低了原料成本,参与种植的老人还能获得餐卡充值,有效提高了食堂的可持续运营能力。
此外,樊庄村还积极承接周边村民的生日宴、家庭聚会等需求,为日常运转注入多元活力。
李胡同村:借市生财 服务延伸
“集市上人来人往,我们这中午摊档只用了1个小时就卖完了。”李胡同村便民助老食堂员工陈洪领说。
该村充分发挥“临街靠市”优势,创新经营思路,借鉴星级酒店摊档外卖餐饮服务模式,在服务好本村老人的同时,设置对外摊点,便利赶集群众打包饭菜。据悉,摊档日营业收入可达2000元。
送餐上门:温情直达 破解难题
“你们天天牵挂着我,把饭送到家里来,我很感动。”行动不便的李建华大爷说。“送餐上门”已然成为九女集镇助老食堂的标准服务。
助老食堂积极借鉴城市外卖模式,整合公益岗位人员和党员志愿者力量,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打通乡村送餐“最后一百米”。
田间地头:变身厨房 助力农忙
田埂旁的树荫下,劳作一晌的群众打开便民助老食堂送来的份饭,饭菜的香气驱散了疲惫。“食堂天天送来可口的饭,省得我们中午往家赶了。”
每逢辣椒、大蒜等作物采收旺季,食堂便会化身为“田间厨房”,为种粮大户和农忙工人送去实惠的热餐。
工厂车间:烟火入企 双向赋能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业,还能吃到村里食堂送来的饭菜。”李胡同村服装厂工人张香云说。
随着成武县“百企入村万人就业”工程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村庄,食堂将服务延伸至工厂车间,为工人提供送餐服务。“村里的食堂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我们厂的出单效率也提高了。”企业负责人表示。提供送餐服务既方便了工人,也为食堂增加了收入,激发了乡村经济活力。
保障激励:常态运营 惠及万家
为保障食堂常态化、高质量运营,九女集镇采取“以奖代补”等激励机制,提高村集体运营积极性。据悉,全镇已建成并稳定运营便民助老食堂8处,覆盖村民4.6万人,累计服务老年人就餐3万余人次。
在持续升腾的烟火气中,一幅老有所养、民有所获、可持续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通讯员 党修昌 陈文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