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13日讯(记者 郑凯)近日,市农科院小麦所、资环所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赋能四季行,农科助力促振兴”活动,为农户提供秋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以科技力量助力农业增产增效。
在宁阳县堽城镇赵家堂村,技术人员与种粮大户就当前农业生产中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针对玉米种植问题,技术人员表示,立秋后,玉米进入抽雄至成熟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至关重要。建议农户要加强肥水管理,防旱排涝;追施粒肥,延长叶片功能期;同时,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玉米适时晚收,有助于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饱满度和千粒重,能有效增加产量。”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判断玉米适宜晚收的3个关键标准。一是“乳线观察法”,当乳线消失(降至籽粒基部)时,标志着灌浆过程结束,此时为最佳收获期(通常在苞叶变黄后7至10天)。二是“黑层形成”,即籽粒基部出现黑色离层,这是玉米生理成熟的显著标志。三是观察苞叶状态,当苞叶完全枯黄、松散时,表明玉米已进入成熟期。技术人员同时指出,农户还需注意过晚收获导致的倒伏或霉变风险。
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农科院将继续发挥科技优势,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