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入村路维修总不及时,现在养护员天天巡查,小问题当天就能解决!”近日,定陶区马集镇袁堂村村民袁东民走在平整干净的村道上高兴地说。这一变化,源于马集镇推行的农村道路精细管护机制。
为破解村道“管护难”,马集镇创新建立“路长制”,将全镇村道划分为39个责任区,按每3公里配备一名养护员的标准,构建“镇统筹、村负责、专人管”的三级管护体系。“养护员经专业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负责责任路段的日常巡查、路面保洁和排水疏通,确保每条路都有人管、管到位。”镇村道管护负责人李立昂介绍。
多元队伍凝聚管护合力。在马集村,村干部左新华是首批上岗的养护员之一。“我对路况熟悉,也有维护热情。每天巡查时顺手清理垃圾,心里踏实。”左新华说。管护队伍不仅吸纳村干部、公益岗人员和群众代表,还有15名镇干部主动兼任养护员,利用走访机会排查隐患;30名公益岗人员则实现道路养护与环境整治“一岗双责”,让管护力量覆盖全域。
精细管理换来路畅民安。“以前路上碎石落叶多,骑车易摔。现在天天有人扫,走着安心!”李刘楼村村民王清井道出群众心声。目前,马集镇所有农村道路均纳入“3公里责任段”精细化管理,道路破损修复时效由5天缩短至2天,路域环境显著改善。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每条村道都是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马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孟久然表示,“我们通过创新机制、凝聚合力,推动道路管护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让‘民生路’越走越畅,越走越美。” 通讯员 何庆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