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关注民生 > 正文
   

潍坊昌邑:粒聚成金“塑”造新优势

2025-08-25 15:10:50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大众网记者 郑健 张祎珺 潍坊报道

  一滴水,可映长河;一粒塑料,亦可照见时代。矿泉水瓶、家电外壳、医用器材、农用地膜……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无处不在。在潍坊昌邑,不起眼的塑料制品,被赋予了强大动能,脉络清晰的塑料产业布局已然成型:本土制造塑机由此出发,自深耕国内市场驶向海外广阔蓝海;成品生产加工向上延伸,优质颗粒原材料供不应求;废旧塑料重获新生,再生资源网络覆盖广阔……

  近年来,潍坊昌邑市围绕塑料产业实现创新探索,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培育,塑料产业规模、技术装备、产品档次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不断推动塑料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大”塑机“畅”全球,技术创新引领高端装备突破

  走进潍坊市华玉塑料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对中空吹塑机械进行精密调试,确保设备性能达到最佳状态。调试完毕后,这些设备将经严格质检装车,准备交付全球客户。

  华玉塑机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对核心部件——机头的创新设计,成功实现了多层共挤技术从6层到10层的重大突破,显著提升了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为高端塑机制造树立了新标杆。凭借卓越的品质,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更畅销美国、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新活力的迸发,离不开制度沃土的精耕细作。近年来,昌邑市聚焦“全过程创新、全链条加速”,构建起“政策护航+人才引领”的创新生态体系,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成长通道,2024年,昌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入库、高新技术企业备案数量同比增长44%,位居潍坊县市区前列。

  同时,昌邑市积极引导企业纳入省级、潍坊市级技改重点项目库,争取各项资金支持,精准对接人才需求,建立充实企业人才库,实施“一企一策”定制化人才服务。目前,昌邑市机械装备产业规上企业54家,主导产品涵盖汽车配件、农机配件、纺织机械、塑料机械等十大类一千多个品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定市场影响力。

  科技引领之下,企业创新动能澎湃。作为山东省塑机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之一,昌邑市以龙头企业引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打造“塑机产业标准联盟试点”。截至目前,以华玉塑机、中云机器等为引领的塑机产业已形成规模,国内大型塑机市场占有率达到60%。

  “我们充分发挥塑机产业集聚效应,找准产业链发展、扩张的重点和补缺方向,在产业链条‘线’上发力、产业集群‘面’上布局,重点招引塑料制品产业在周边落户发展,形成了产业链企业集聚发展的‘强磁场’。”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党工委副书记韩铮说。

  “小”颗粒“配”新方,多元发展赋能区域产业升级

  在山东会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HDPE双壁波纹管、MPP双壁波纹管、PE给水管等产品整齐码放,这些应用于市政工程、农林灌溉等众多领域的管材,其原料配方蕴含着独特的“科技密码”。

  “为解决上游颗粒料质量不稳定问题,我们研发的HDPE回收改性定制料,能根据客户需求精准调配配方,成本直降30%。”公司副总经理于赞麟介绍。

  近年来,企业始终专注于产品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断开拓前瞻性、关键性技术,从单纯的管材生产商成功转型为掌握核心配方的技术型企业,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并拥有授权专利31项。

  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昌邑市“以商招商”的磁吸效应。回想起2019年落户饮马镇工业园的情形,于赞麟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公司选择昌邑,正是看中了这里成熟的塑料产业链基础和中云机器等优质合作伙伴。地方政府‘以商招商’精准服务,为我们协调解决了厂房、仓库等硬件配套设施,并全程指导安全生产、环保合规等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这种“定心丸”式的保障,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发展势如长虹。“目前公司改性造粒生产线订单饱满,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力争成为全国改性造粒行业的领军企业。”于赞麟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会凌新材料总投资5000万元、规划厂房占地10000平方米的新项目于近日正式开工建设,将新增双壁波纹管生产线4条,MPP生产线4条,HDPE生产线4条,破碎清洗生产线4条、改性造粒生产线16条。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改性颗粒3万吨以上,年销售额可达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100个。

  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对企业发展始终如一的支持,给了企业扎根深耕的底气。“服务好一个项目,就可能赢得一大群项目。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全周期服务保障,力促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昌邑市饮马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文树磊说。

  昌邑市通过培育龙头企业、优化营商环境,成功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的乘数效应。目前,昌邑市新材料企业规模以上达到25家,产品覆盖市政建设、新能源、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构建起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

  “我们创新要素供给模式,在土地、能耗、资金等关键资源上定向倾斜,确保重大项目‘引得进、落得下、长得大’,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企业,打造具有昌邑特色的新材料制造产业集群。”昌邑市投资合作促进中心主任夏海涛表示。

  “吃”废塑“吐”精品,绿色转型构建循环发展闭环

  在山东上润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废弃农膜经历着“重生”之旅:抓膜机抓取原料送入生产线,经粉碎、强力水洗、高温熔融、拉条切粒等一系列自动化工序后,最终“吐”出一颗颗均匀的PE再生塑料颗粒。

  昌邑作为全国重要的大姜产业基地,生姜种植面积超10万亩。然而,每年产生的4000余吨废旧农膜难降解,易导致土壤盐碱化、板结化,影响农作物生长。

  为解决这一难题,昌邑市创新构建起由政府、农户、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2024年该市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6%以上。同时,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使中水回用率高达95%,走出一条绿色循环发展新路径。

  “我们全年都回收包括姜膜、滴灌带、大棚膜等在内的废弃农膜,旺季集中在6-8月,年处理量超过1万吨。处理后得到的优质PE再生料,可加工成快递袋、滴灌带等产品循环利用,让‘白色污染’转变为‘绿色资源’。”公司经理孙应奇介绍道。

  正是在这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下,企业打造出国内唯一的“废旧农膜回收-再生原材料加工-成品制造生产-海运物流-海外仓储销售”全链条服务平台,有效改善农村环境,驱动经济生态双赢。2025年上半年,企业处理农膜8000吨左右,产值约2500万元,生产的定制化快递包装袋主要出口欧洲,在英国的市场占有率超80%以上。

  “废弃农膜变为宝”是昌邑市加快塑料产业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昌邑市积极探索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启智焕新、增绿降耗,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截至目前,已经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个,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潍坊市级绿色工业园区2家,潍坊市级绿色工厂11家。

  “我们深入推广工业节能新技术,加大绿色化技术改造力度,深入推进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建设,强化绿色制造标杆企业引领,以点带面带动更多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昌邑市工信局局长范新章表示。

  从一台台高端塑机的扬帆出海,到一粒粒塑料颗粒的精密加工,再到一条条废旧农膜的绿色重生,昌邑市正以“粒聚成金”的智慧与韧劲,“塑”造出一条创新驱动、多元协同、绿色循环的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为区域经济注入澎湃新动能。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美丽工坊”促就业
 
0
 
 
 
 
推荐资讯
山东青岛低空经济“起飞”
山东青岛低空经济“起
即墨:发展纺织产业助力就业
即墨:发展纺织产业助
金乡县马庙镇多措并举护航金谷秋收
金乡县马庙镇多措并举
兰陵县扎实做好高素质农民跟踪服务和培训工作
兰陵县扎实做好高素质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