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王瑶)年近不惑的于文文已经在烟台通用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做了5年的文职工作,这5年于文文用了一个词形容:舒心。从28岁因病意外致残到害怕融入社会再到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于文文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人,残疾人不是不能为社会作贡献,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在烟台,通用机械就是这样一家愿意为残疾人展现才能、点亮明灯的企业。
“28岁时,我因生病导致行动不便,偶然得知可以通过残联找工作,便在牟平区残联的帮助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了通用机械公司。企业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决定让我负责企业宣传和材料整理工作。”于文文说。
于文文发现,这家企业有很多员工都是残疾人,他们有的在车间做着组装、包装的工作,有的做着安保和保洁工作。“在这里我觉得自己就像健全人一样,大家都彼此平等地对待,这让我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于文文说。
由于于文文行动不便,居住的地方又较远,需要父亲每天接送,公司决定让于文文采取弹性上下班时间。“我现在每天可以延迟半小时上班,提前半小时下班,这让我工作的幸福感更强了。”于文文说。
在公司的特殊照顾下,在同事们的陪伴中,于文文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公司福利很好,给每位残疾人缴纳五险一金,包括个人缴纳部分,这也为我们的未来多添了一份保障。如果我的身体条件允许,我希望可以一直工作到自己退休。”于文文说。
在通用机械,像于文文这样找到自己合适工作岗位的残疾人有50余名,占公司总员工的比例超过了30%。烟台通用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善武告诉记者:“多安置一个残疾人,政府少操一份心;多吸纳一个残疾人,家庭多一份收入,这是我们企业的初心和使命。”
2007年,有几名残疾人前来面试,李善武因此第一次关注到残疾人这个群体,也从那时起,李善武开始接纳残疾人就业。“刚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招聘了6名残疾人,结果发现一旦给他们机会,残疾人会格外珍视。这种品质让我感动,于是我便开始大量吸纳残疾人,想为更多残疾人创造就业岗位。”李善武表示,“随着公司里残疾人越来越多,我和许多中高层人员都学会了手语等方式与残疾人沟通。”
李善武表示,只要有残疾人需要,他愿意尽量开发岗位为更多残疾提供就业机会,这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作为一家本土企业应承担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