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下高湖村东山岭漫山板栗树郁郁葱葱,栗苞沉甸甸地挂满枝头,100余亩板栗迎来丰收季。农户们握着长杆穿梭林间,正忙着采摘成熟的板栗。
“咱这的板栗因为在山上空气好绿色无污染而且果实饱满、口感甜糯,每年都能卖个好价格!”下高湖村村民薛允声望着自家8亩栗园,脸上笑开了花。“板栗树比较省事不用怎么管理,今年收购价一斤在3.7-4块钱左右,每年一亩地收益最少在1000元左右,比种农作物强多了。”他继续说道。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山,都是杂草,可以说是除了石头和杂草,什么也没有。”下高湖村负责人张善国介绍道。如何把荒山变成金山成为摆在村干部面前的难题。“因为山区山地多,老百姓又得靠山吃山,所以我们决定走出去,经过多方得学习考察,结合山区实际决定种植板栗,板栗适合干旱环境,又不需要什么管理技术老百姓易于接受,而且市场价格稳定,能够保障老百姓的收入。”张善国继续说道。
为凝聚产业发展合力,下高湖村还积极组织农户到外地学习管理技术,村“两委”干部也积极对接联系收购商和电商拓宽销售渠道,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都得到了提高。
初秋时节,双堠镇也迎来了板栗的丰收季。金黄的栗果挂满枝头,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近年来,双堠镇依托山区生态优势,积极推动板栗等特色林果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位于黑山安村的沂南县春旭家庭农场,果农们正忙着采收成熟的板栗。“今年夏天虽然干旱少雨,但在镇农业部门的技术支持下,板栗挂果情况很好,颗粒饱满,收成很不错!”果农孙百乐一边采收一边高兴地介绍。他家种植的板栗已有十余年,如今在双堠镇巾帼农业科技服务队“良种+良法”集成技术的指导下,效益逐年提升。
服务队推广的“良种+良法”集成技术体系,已成为双堠镇板栗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服务队指导农户实施“高接换优”改良品种,并采用“打顶”技术摘除新梢顶端,促进侧枝生长,持续优化树形结构,显著提高了板栗的产量与品质。目前,双堠镇板栗总种植面积扩大至2.5万亩,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金果子”。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双堠镇还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打造集生态采摘、农家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在沂南县春旭家庭农场,不少游客正体验板栗采摘。“自己摘的板栗吃着格外香,到这里还能顺便吃个农家菜!”游客魏思文笑着说。目前,双堠镇已发展多家集采摘、餐饮、民宿为一体的综合农场,有效延伸了产业链,带动果品销售和品牌提升。
从昔日的“荒山”到如今的“金山”,沂南县有效盘活撂荒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板栗、茶叶、中草药等特色种植产业,有效带动当地群众持续增收,让特色种植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来源:沂南县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