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海亮 徐帅 晨光
寒露刚过,放眼汶上县寅寺镇的广袤田野,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穿梭的农机。有忙着采摘特色果蔬的,有外来车辆前来收购订单产品的,一派丰收的景象。
“搁以前连阴雨好几天,别说地里进不去,啥机器也到不了地头。要不是建设丰产方、高产田,硬化生产路,配套先进设施,今年恐怕种麦子都很难,这不有了高标准的保障设施,比以前省心多了!”正在田间播种的路楼村种粮大户王召峰颇为感慨。
近年来,寅寺镇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绿色农业发展三大核心任务,精准发力、久久为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让乡村田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农业要发展,设施是根基。寅寺镇始终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的关键抓手,锚定“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目标,累计完成2.55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形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格局,极大提升土地产出效益。
“现在不管天旱还是大雨,地里的庄稼都能稳稳生长,今年玉米亩产预计能比去年增加150斤左右!”王召峰的话语里满是喜悦之情。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寅寺镇立足各村资源禀赋,打破“单一粮食种植”的传统模式,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多村联动”的产业格局。
为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寅寺镇不仅邀请农业专家定期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还搭建了“政府+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化肥,统一对接市场销路,农户负责田间管理,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沙河涯村生姜种植户刘井路算了一笔账:“以前种玉米,一亩地年收入也就1000多元,现在种生姜,一亩地纯收入能有1万元!”
“以前施肥都是凭经验撒,不仅浪费肥料,还容易污染土壤。现在用液体肥加滴灌,肥料能精准送到庄稼根部,既省肥又节约成本!” 在寅寺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农技员刘敦华正向农户演示水肥一体化设备的操作方法。
近年来,寅寺镇积极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以科技赋能推动农业生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此外,鼓励农户采用秸秆还田、生物防治等绿色种植技术。目前全镇秸秆还田率达95%,病虫害生物防治覆盖率达96%,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保持在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