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子凝
“李爷爷,这个课文翻译我不太懂”“李爷爷,您听听我这首诗背得对不对”……在粥店街道石蜡社区,退休教师李家水开设“李爷爷课堂”,免费指导儿童写作业、背古诗、听国学故事,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困扰不少家庭的课后辅导与安全问题得到了化解。
2023年,李家水的公益课堂被岱岳区委老干部局正式命名为“岱岳银辉”老党员工作室,成为石蜡社区儿童课余时间的好去处。
在岱岳区,像李家水这样活跃在社区一线的老党员还有很多。他们发挥专长、热心服务,成为基层治理中一道道温暖的“银发风景”。
为更好地发挥老党员作用,岱岳区委老干部局鼓励各社区与离退休党员干部联系,建立“微台账”,精准记录离退休党员干部的职业技能与兴趣特长,形成“一人一策”服务档案,成功吸纳了包括教师、医生、法官等专业人才及具备书法、舞蹈、剪纸等特长的老党员600余人。以此为基础,各社区孵化培育了文艺体育、法治宣讲、矛盾调解、青少年课后服务等30支志愿服务队伍。
除了服务邻里,离退休党员干部还积极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多亏了‘银龄议事会’,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事可算有眉目了。”天平街道九女山社区一居民说。每月15日,该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都格外热闹。“电动自行车乱拉电线太危险,增设充电桩是当务之急”“尤其是下雨天,安全隐患太大了”“选址要方便充电,还不能影响大家走路停车”……在“银龄议事会”上,离退休党员干部你一言我一语,把居民关心的实际问题一一摆出来,累计提出27条建议,全部被纳入社区治理“微清单”。
如今,越来越多的离退休党员干部加入小区业委会,当起网格长、楼栋长,成为社区热心的“大管家”。据统计,岱岳区已有80余名老党员在社区(村)“两委”、业委会等岗位贡献力量,累计参与协商议事300余次,推动完成加装电梯、水电改造、集中供暖、增设电动车停放点等150余件民生实事。
“我参加了‘社区月课’的舞蹈班,在‘家门口’就能学习舞蹈、强身健体。”粥店街道李家庄社区居民赵家美说。岱岳区不断拓展离退休党员干部学习空间,通过搭建“微平台”,推动老年大学向基层延伸,目前已设立4个镇(街道)分校、5个社区分校、多个教学点与实践基地,并通过“社区月课”送学上门机制,开设瑜伽、手机摄影等20门专业课程,累计覆盖学员超3000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同时,岱岳区“五老”志愿服务队走进学校、深入邻里,讲述红色故事,开展政策宣传;部门单位与老干部居住集中社区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为社区工作注入“银发力量”;老党员王仁立在天平街道九女山社区开设书画培训工作室,成为居民经常光顾的社区“微”家……这些“微课堂”“微服务”不仅丰富了离退休党员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让“银发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绽放光彩。
近年来,岱岳区探索实施“五微”工作法,以“民生小事”为着眼点,以“家人治家”为工作理念,积极探索离退休党员干部助力社区治理“岱岳路径”,切实让社区居民感受到温暖与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