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沂水县许家湖镇的“沂蒙金鸽”链动共富基地,阵阵鸽鸣声不绝于耳。一排排现代化鸽舍整齐排列,30万只鸽子在此安家,它们不仅是这里的“住客”,更是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金疙瘩”。
“十五五”规划提出,完善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作为全国品种最多、全省规模最大的鸽业养殖基地,这片占地200亩的园区以每年出栏肉鸽400万只、产出鸽蛋800万枚的佳绩,创造着2.1亿元的产值,正加速着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成为沂水乡村振兴征程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但选准产业是关键一步。许家湖镇在鸽子养殖上精准“落子”,看中的正是其独特优势。
“养鸽子对土地制约小,既可办理设施农用地手续,也能利用废弃大棚、闲置宅基地。”基地负责人介绍。不仅如此,市场需求更是旺盛——国内年消费肉鸽约10亿只、鸽蛋20亿枚,且以12%-15%的年增速持续增长。
对于普通农户来说,鸽子养殖门槛低、易操作。“不出家门就能有收入”,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切身感受。占地100平方米就能养殖1000只鸽子,一次投放粮食可食用5天,加上鸽子气味小、免疫力强,让养殖变得轻松省心。
在“沂蒙金鸽”基地,一套“企业投入、基地孵化、村庄示范、群众代养、托底回购”的发展闭环已然形成。
企业累计投资4.8亿元,分别建设了菲耀宠物食品加工基地和“沂蒙金鸽”链动共富示范基地;基地负责集中孵化培育优质幼鸽;村集体则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设养殖棚带头示范。
小李马庄村将村里4亩闲置地改造成3个养殖大棚,可投放代养肉鸽7000只,村集体两年可增收146.5万元。西戚家庄、石屋官庄等5个村也在积极推进鸽子专业村建设。
对普通群众而言,代养只需支付每对30元押金(原价150元/对),大大降低了参与门槛。更让人安心的是,企业与村集体、农户签订收购协议托底回购。据估算,每1000只鸽子纯收入约8万元。目前,基地已与21个村庄签订鸽子代养协议,带动1100余户群众参与养殖,一幅共同富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加快紧密性、关联性、延伸性链动,“沂蒙金鸽”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六链协同”的发展新格局,小鸽子“飞”出共富新高。
紧密性链动体现在产业层面上三链联动:企业回收链稳定供应优质肉鸽,嵌入高端宠物食品产业链;加工增值链建设2000平方米加工车间,带动100余人就业;餐饮供应链打造“全鸽宴”品牌,线上线下融合销售,预计年销售额约100万元。
关联性链动“联”出两大次生相关产业:生态循环链配套100亩有机种植基地,构建“鸽粪→绿色种植→优质农产品”循环链条,年附加收益15万元;文旅融合链建设鸽子科普馆、萌宠互动场地,开发鸽文化研学课程,每周接待100多个学生,预计年接待游客达2万人次。
延伸性链动催生出一个科技维度:科技赋能链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科研基地,实现自动化喂养、温控和远程专家指导。基地还引入音乐养殖法,一个饲养员可管理四个标准棚(每个标准棚养2500对鸽子)。科学喂养方法,如选用优质小麦、玉米等五谷原粮,喂食花椒增强鸽子免疫力,有效保障了鸽肉品质。
“小小鸽子搭起小农户和和现代农业之间的纽带,不断飞出共富新高。”镇党委书记何泰然认为,“沂蒙金鸽”链动共富基地以产业为纽带,串联起企业、村集体与群众,强力推动了产业升级,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让发展加速度清晰可见,让群众获得感触手可及。(人民网 程洪芸 沙泳君 赵瑞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