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山东 > 正文
   

淄博生态建设“湿”意盎然

2025-07-27 15:47:06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本报记者 胡文

  7月25日清晨,阳光洒在马踏湖湖面上,波光粼粼。湖边,游客正沿着栈道散步,并不时轻声交谈:“湖水太清澈了,这里的环境真好。”远处,鸟儿在芦苇丛中跳跃、觅食,清脆的鸣叫声仿佛在为湿地的复苏欢唱。历经十余年的努力,马踏湖已从“酱油湖”蝶变为国家湿地公园,重现“草长莺飞、碧水连天”的风貌,马踏湖也因此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生态环境改善带动渔业增产,马踏湖白莲藕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做优做强,当地居民收入显著增加,农家乐愈发火爆。

  在这样的生态红利下,马踏湖周边村民的经济小账本也越来越厚。“夏天来这里的游客比平常多很多,我们家的鸭蛋很受欢迎,今天一大早就卖出60个。”在路边摆摊的村民杨红霞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市将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广泛宣传发动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幅生态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湿地保护工作,规划是关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草湿地保护监督科科长彭宝明介绍,“我们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划要求,结合淄博实际,编制了《淄博市湿地保护规划(2025-2030年)》,明确了湿地保护目标,为工作提供了路线图和时间表。”规划提出,到2027年,全市湿地面积保持在21015.82公顷以上,保护面积4957.06公顷以上,各区县分别谋划小微湿地1处以上;到2030年,初步建立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在具体实践中,我市构建了“一核引领、三网覆盖、五廊贯通、多点支撑”的湿地生态系统格局。彭宝明告诉记者:“我们以鲁山及周边山地丘陵生态绿核为引领,依托支脉河、小清河、沂河水网组成的湿地生态水网,打造了黄河、小清河、孝妇河、淄河、沂河等湿地生态廊道,并以168座大中小型水库为支撑点,形成完整的湿地保护网络。”

  湿地保护不仅需要科学规划,更需要完善的保护体系和严格的监管制度。我市初步建立了以湿地公园、林长制、河湖长制为抓手的湿地保护体系,市、县、镇、村四级林长和河湖长全面设立。定期巡护湿地、检查湿地周边违法占用以及污染等情况,是桓台县预备河村级河长、夏七村党支部书记马西国多年来一直坚持做的事,他告诉记者:“现在,大家自觉参与保护湿地的意识越来越强,破坏湿地的行为基本没有了。”

  为提高湿地管护水平,我市健全完善了湿地公园日常巡护、安全生产、保护管理、内部审查等各项工作制度。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员宗正介绍:“我们每天安排专人巡查湿地,记录生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从源头上预防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

  在湿地生态修复方面,我市近5年共争取省级专项资金1538万元,用于马踏湖、天鹅湖、文昌湖等湿地公园的保护修复项目。

  湿地保护的成效离不开全民参与。我市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利用“世界湿地日”“湿地保护宣传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举办讲座、发放资料、开展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现在大家出门都会自带垃圾袋,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市民吴颖说。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持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不断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让湿地成为淄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名片。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山东省碳汇监测评价项目推进会举办
 
0
 
 
 
 
推荐资讯
身残志坚 逐光前行
身残志坚 逐光前行
从新能源汽车看中国与世界“链接”
从新能源汽车看中国与
昌邑:村村连“片”共建和美乡村
昌邑:村村连“片”共
高密割花
高密割花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