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张忠德
一场盛会,三重奏响。当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第二十二届全国种子双交会与2025青岛国际种业博览会决定于2025年9月在青岛“三会合一”联袂举办时,这不仅仅是一次行业展会的简单叠加,而是一次集成化、平台化的模式革新与战略升级。
过去,各类展会虽各有侧重,但也存在资源分散、影响力重叠的问题。现在将三个展会融合,打破展会之间的物理边界和功能壁垒,构建起一个“国际视野—国内市场—区域实践”无缝衔接的全链条生态平台。
在这里,科研机构、育种企业、经销商和种粮大户可以进行精准对接,无需辗转多地即可一站式洞察全球种业趋势、掌握国内市场动态、考察地方创新成果。这种高效能的资源整合,可降低交流成本,提升合作效率。
青岛作为东道主,不再仅仅是“场地提供方”,而是将“青岛国际种都”建设成果、1143个田间展示品种等地方实践,有机融入国家乃至全球的种业发展大潮中,成为整个平台不可或缺的“应用场景”和“试验田”。这种深度融合,使得展会的整体能级实现了跃升,其信息密度、交易效率和品牌影响力都将是往届无法比拟的。
“三会合一”为什么选择青岛?一方面,青岛雄厚的海洋科研实力、发达的现代农业基础以及优越的港口物流条件,为种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了肥沃土壤。另一方面,省、市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协同发力形成了强大政策合力与执行保障,才能将国家级盛会落地青岛。
尽管基础良好,但青岛种业也面临着具有全国共性的挑战,如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存在“卡脖子”风险、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高、产业集群效应尚需加强等。这次展会将全球顶尖的种业技术、设备和人才聚集青岛,可以为本地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近距离学习、交流和合作的绝佳机会,有利于引进先进育种技术和理念。
展会不仅是展示成果的舞台,更是促成交易的“超级市场”。它将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成果”、企业的“生产线产品”和市场的“田间地头需求”直接对接。青岛的科研院所可以借此平台,更精准地了解市场需求,实现定向研发;本地企业则可以快速找到心仪的技术和品种,加速商业化进程。这将极大提升科研成果在本地的转化率。
一场“三会合一”的国际盛会,是对青岛种业发展的高度认可。这种品牌效应的放大,将极大地增强青岛对全球顶尖种业人才、资本和项目的吸引力,形成“办好一个会,做强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展会期间达成的合作协议、签订的投资项目,将直接转化为青岛种业发展的新动能,推动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