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儿子带在身边
也可以更好管教
对比之下,在北京生活了20年的老易认为:老家教学条件有限,农村学校的环境和师资肯定都会差一些。不过,在北京读书也不易,因是外地人,公立学校很难进。他最终为儿子选择了私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他承认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条件确实要差一些,但他了解到有时会有清华、北师大的学生来校援教,怎么也比老家的学校好一些吧。
另一个考虑就是,“把儿子带在身边,也可以更好地管教他。”老易认为,要是留在老家,儿子现在渐渐大了,父母都是70多岁的老人了,没办法更好地照看他,也越来越管不了他,“万一他跟别的孩子去打游戏,学些恶习怎么办?”
老易感叹:儿子对他的“良苦用心”不领情,他也不知道怎么再去与儿子沟通。而小易的抱怨与父亲相似,他说父亲根本不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与父亲沟通。他说,他其实非常想读书,他的计划是最起码也要读完初中。如果成绩好,他愿意继续好好读书,如果成绩不好,再考虑其他的。
原标题:父子“离歌”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
我来说说(0) |
|
上一篇:七世传承守护鲁南老味 良心精工打造舌尖盛宴 |
下一篇:枣庄榴园司法所“一一二三”工作法 |
|
|
|
|
|
|
|
推荐资讯 |
|
|
栏目最新 |
|
|
|
栏目热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