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初夏时节,是聊城高新区许营镇收获的季节,圆滚滚的西瓜不仅为夏日增添了一抹清甜,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近年来,许营镇充分挖掘区域特色资源优势,高举“许营西瓜”国家地理标志“金字招牌”,在发展西瓜“甜蜜经济”上做足文章,提品质、补链条、树品牌,做大做强西瓜产业,推动西瓜产业向高端、精致路线迈进。2024年,全镇大棚西瓜收获面积近3万亩,总产量15万吨,收入近3亿元,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之路。
近日,在许营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连栋温室内,十几亩的大棚种植了88个不同品种的西瓜。每垄西瓜上都悬挂着信息牌,记录着西瓜的类型、品种以及定植日期、授粉日期,方便后期采收和评比。“我们投资400多万元,打造了这处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建设、智能化管理,通过新品种的选育,为周边瓜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许营镇乡村振兴工作站站长王天兵说。
近年来,礼品西瓜走俏,为此,许营镇大力推广“拱棚立体化”吊蔓种植,西瓜每亩定植量由800棵增至2000棵,上市时间提前至3月底,实现“错位”销售,抢占市场先机,集成推广绿色生态循环生产模式,亩均效益由1万元提升至4万元。
记者采访时,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人员宫丹丹正拿着手机进行直播,介绍西瓜的品种特性和生长要点,众多网友纷纷喊话“上链接”。近年来,许营镇积极推进“互联网+西瓜”融合发展,统筹辖区直播基地资源,实施“三农”主播种子计划,举办“指尖新农”培训班,去年免费开展直播带货、短视频培训12期,累计培训1000余人,一大批脱贫群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等被培养成为扎根乡村的电商人才。
好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新农人”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看到“许营西瓜”产业的发展前景好,聊城青年杜珊珊在许营镇租赁了6个大棚发展西瓜和蔬菜种植。“我们全部种植了礼品小西瓜,亩均效益两三万元,通过体验采摘和批发等销售方式,温室西瓜已经销售一空,现在利用空窗期种植荷兰豆、葫芦等。”杜珊珊说。
产业升级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据许营镇副镇长方浩介绍,该镇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出“政策惠农”暖心包,累计整合涉农资金约3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约2000万元,用于农业项目再生产设备改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大棚改造奖补引导、农业项目贷款贴息等方面,截至2024年办理助农贷款累计达600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达150家。
“下一步,许营镇将继续以‘许营西瓜’国家地理标志为核心,深化‘科技+电商+品牌’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西瓜产业向高端化、精致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让‘甜蜜经济’持续赋能乡村振兴。”许营镇党委书记夏爱兵说。(大众日报记者 高田 通讯员 焦佳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