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中的孝直镇,于庆春踩着露水巡山林。山脚下,曹先苓的理发推剪在文化广场嗡嗡响。在平阴县孝直镇,公益岗不再是“一把钥匙开千把锁”,而是从“一岗通用”变为“一人一策”。
曾几何时,公益岗在乡亲们眼中,不过是“扫扫地、看看林”的简单活计。孝直镇党委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长达半年的实地调研,最终实施“精准画像+动态匹配”重塑机制。通过优化岗位设置,为每个有劳动意愿的困难群众勾勒“能力画像”。
曹先苓理发手艺好、善沟通,于是量身定制“便民理发+政策宣讲岗”;张甲顺爱好书法有特长,“文化公益岗”应运而生。农民丰收节上,他挥毫“五谷丰登”,夺得书法赛冠军。“没想到写对联也能成‘文化担当’!”张甲顺说。他把公益岗获得的积分兑换成上好宣纸。“这积分,描的是日子,更是心气儿!”
于庆春拥有丰富巡逻经验。2024年秋,他及时扑灭一处未完全熄灭的秸秆灰烬,被授予公益岗人员首个“生态卫士”称号。此外,对各户“门儿清”的青年张承水,变身“乡村外卖配送员”,配送箱成了移动的秸秆禁烧、森林防火宣传栏。那日暴雨后,他及时上报路面塌陷险情,获得“模范公益岗”称号。
“基础工作、创新贡献、额外任务,皆可量化积分。”工作人员在工作群里的说明“一石激起千层浪”。中联村公益岗庞秀珍正在耕读手工坊包饺子,每创新一款“造型”水饺,得奖励3分,参与食品安全培训,再加10分……昔日在沉默中工作的公益岗人员,如今人人心中有本“明白账”。
“以前觉得公益岗工作重复性强,干得没滋味。现在积分能换米面油,还能兑培训、换体检!”在孝直镇积分超市,黄召红用攒下的积分,换回崭新的电饭煲。
积分不仅能兑换凭证,更是荣誉勋章。年度积分破千的“积分之星”们,事迹在广播里传扬,在公众号上闪耀。村头大喇叭晌午播报:“防火英雄于庆春,积分再创新高!”曹先苓的事迹被印成彩页,在村头巷尾传阅。黄召红与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合影摆放在家中最显眼处:“做梦都想不到能评上示范户!”
也有人积分靠后。孝直镇人大主席臧桂刚向被谈话人递出茶杯:“咱做饭手艺不孬,要不试试‘长者食堂’岗?”
不久前,庞秀珍积分跃居中联村耕读工坊榜首,晋升为“技能导师”,新增加了带徒授艺积分奖励。她说:“一人多岗,咱是乡村‘变形金刚’!”
“我们坚持把选树表扬先进和尽可能鼓励帮助后进有机结合起来。”孝直镇镇长张强介绍,通过每月随机电话回访、每季度现场抽查,借助党员活动日让各村参会党员对公益岗工作进行评价等具体形式,乡村公益岗自查自纠工作在36个行政村常态化开展。
不仅如此,孝直镇大胆打破“以岗定人”的逻辑,淡季时,手工坊的“巧手”们转战文化岗,参与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农忙季,巡护员们又化身农产品收获“生力军”;农闲时,数十名环保卫士巡逻在高标准农田上。截至目前,883个公益性岗位已被整合为涵盖生活服务、生产加工、生态保护等的“岗位资源池”。充分的流动性带来了充足活力:“四好农村路”维护岗上有42人;环境保护岗上有59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13名公益岗,则让文明新风随风沁心。
“公益岗既是一份稳妥的保障,更是群众尊严的支点。”孝直镇党委书记苏东润说,一个个名字背后,是乡村服务的巨大力量。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 岳伊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