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新农村 > 正文
   

“小菜农”耕耘记

2025-08-01 08:16:53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清晨6时的霞光刚漫过墙头,东平县旧县乡乡政府后院的菜园里已热闹起来。

  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挎着竹篮、拿着小铲,在翠绿的菜畦间穿梭,拔除地里的杂草。这块曾经闲置的土地,如今成了全乡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田”,每个人都多了个沾满泥土香的新身份——“小菜农”。“以前在办公室里说‘要懂农民’,可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怎么能懂?”旧县乡团委书记司瑞雪蹲在茄子田边,手里捏着刚摘下的虫叶。

  乡党委在工作中发现,不少基层工作人员缺乏农耕知识,和村民聊起庄稼时总像隔着层薄雾,一些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基层工作人员更是对春种秋收的辛劳毫无实感。于是,乡党委决定利用后院的闲置土地开展种植实践,让闲置资源“活”起来,让基层工作人员在泥土里补上“农事课”。

  如今,闲置土地被划分成6个地块,6组工作人员每组认领一块“责任田”。从最初挥锄开垦荒地,到小心翼翼播下种子,从清晨浇灌时的水珠轻落,到施肥除虫时的专注细致,全程都由基层工作人员亲力亲为。

  为了让新手“菜农”快速入门,旧县乡搭起“老带新”的传帮带桥梁,由机关老同志手把手教年轻的同志辨土质肥瘦、看墒情干湿,传授“浇水要见湿见干”“施肥需薄肥勤施”的农耕智慧。刚参加工作的小王擦着额头上的汗笑说:“第一次翻地时锄头总不听使唤,是李主任教我‘弓步下锄、顺势用力’,现在我种的辣椒都结出小果子了。”

  田埂间的劳作,成为最生动的“自然课堂”。每天晨间午后、工作之余,“菜农”们总会去菜园转一圈,看看新长的西红柿有没有变红、茄子苗有没有生虫;傍晚下班后,大家也常常聚在田边,踩着夕阳的余晖交流种植心得。“以前开座谈会总觉得拘谨,现在蹲在菜地里讨论‘西红柿为啥不好种’,聊着聊着工作思路就清晰了。”一名工作人员说,共同的农耕体验让团队协作如藤蔓般愈发紧密,集体荣誉感也在你追我赶的种植竞赛中盎然生长。

  周边村民路过菜园时,常常主动停下脚步当起技术指导,“这柿子得疏花,不然结多了都长不大。”“天热时浇水要选早晚,中午浇水伤了根可不行。”一来二去,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的话匣子彻底打开了。“现在去村里走访,老乡们会拉着我看他们家的菜地,聊的都是实打实的农活,再也不觉得隔着层啥了。”工作两年的小李笑着说,地里的蔬菜成了干群心贴心的“共同语言”。

  如今,旧县乡的小菜园正褪去青涩,迎来蓬勃生长的盛夏光景。翠绿的西红柿藤蔓上缀满了青中带黄的果实,小小的茄子在叶间悄悄膨大,辣椒枝丫上挂满了指节长短的青果,每一株都透着勃勃生机。

  “让干部当‘小菜农’,不是急着要收多少菜,而是要在侍弄幼苗的过程中,慢慢种出对群众的共情,炼出服务基层的真功夫。”旧县乡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田埂间滴落的每一滴汗珠里,基层工作人员正读懂农作物生长的规律;在与群众探讨“何时追肥、如何防害”的交流中,为民服务的初心如同藤蔓般深深扎根。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广饶扩容专精特新企业方阵
 
0
 
 
 
 
推荐资讯
身残志坚 逐光前行
身残志坚 逐光前行
从新能源汽车看中国与世界“链接”
从新能源汽车看中国与
昌邑:村村连“片”共建和美乡村
昌邑:村村连“片”共
高密割花
高密割花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