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巨野县核桃园镇前王庄村手工作坊内,几名农家女正在一针一线制作手工工艺品。村党支部书记王希成告诉记者,村民缝制的手工工艺品,通过线上线下数据统计进行有计划的生产,销售十分火爆。据了解,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后,前王庄村成立了旅游发展合作社,村民入股成为社员。按照规划共同建设了展览馆、手工作坊、特色民宿,村民直接参与旅游业态经营,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近年来,巨野县以“数智”思维探索发展新路径。通过数字赋能、产业创新和生态修复,让深厚文脉焕发新生机,工笔牡丹画与转型景区成为富民强县“金名片”,生动书写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数智”答卷。
工笔牡丹画点亮“画经济”,富民强县效应凸显。巨野县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花开盛世》《锦绣春光》等巨野工笔画亮相国家重大活动,成为代表山东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县书画产业年创作量超150万幅,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综合产值达45亿元,直接带动2万余人就业。
在放大“画乡”品牌效应方面,巨野县采取多项措施。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编制《书画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支持画师培育、画院建设和市场拓展,并规划建设了全国书画交易市场和书画一条街。成立巨野工笔牡丹画协会、中国工笔牡丹画产业研究院,设立博士工作站、创意设计中心和产业发展学院。通过公益培训、骨干提升班、名家带徒等方式,年培训画师超3000人次,形成了“普及中提升、提升中普及”的人才梯队。连续举办世界牡丹大会工笔画论坛、中国工笔牡丹画作品展,积极“走出去”亮相国内外重要展会平台,在全国建立了1000多个销售网点,在深圳、青岛、香港设立推广中心。通过系统推进,巨野走出了一条“一画兴百业、一业带五兴”的特色振兴路,“画经济”实实在在惠及了千家万户。
巨野县委书记楚德勤说:“生态修复不是负担,而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巨野县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金山文化旅游区曾是菏泽市最大的山石开采基地。2015年,巨野县委、县政府果断“封山转型”,投资32亿元人民币,依托矿山治理,融入山水、人文、古村元素,打造了金山、白虎山、青龙山、前王庄四大板块。通过持续焕新升级,金山成功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青龙山通过4A级景观评审,白虎山、前王庄石头寨成为3A级景区。如今,“山水画卷、水上乐园,温泉康养、冰雪游乐、石寨探幽”已成为巨野旅游的金字招牌,并入选省市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小镇。同时,2万多亩采煤塌陷区,经过修复治理,由昔日的“生态伤疤”变成了绿树成荫、花果飘香、鸟类云集的生态乐园。目前,巨野年接待游客超过220万人次。
创新“村合作社”模式,村民共享文旅红利。在培育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方面,巨野县坚持“一村一景点、一园一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目前拥有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模范村1个,省级精品文旅名镇1个。同时积极推广“村合作社”模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受益者,变“输血”为“造血”,形成了村民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通讯员 谢新华 侯晓晴 记者 苏成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