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位于沾化经济开发区的山东达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赶制客户订单。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特种胺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要产品之一丙二胺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90%。
“科技创新,是企业实现稳健发展的持久动力。”山东达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振力的这句话,道出了这家昔日仅占地45亩地的小厂逐步发展成为行业翘楚的“核心密码”。
在沾化区冠军企业矩阵中,达民化工并非个例。恒鑫生物与青岛农业大学共建胶原蛋白技术研究中心,将明胶水解技术迭代升级至国际领先水平;日科橡塑ACM产品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产能、产量、营收、市场占有率“4个全球第一”;中顺恒辉年产20万吨超细氢氧化铝阻燃材料项目,开创了国内首条上下游一体化生产线,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5.9%,已经连续3年蝉联行业榜首。
近年来,沾化区工信局大力实施“双千工程”(即: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工程),每年推动20个以上技改项目落地。今年,金盛海洋硫磺智能上料系统等2个项目获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全区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
今年1月至5月,沾化区11家冠军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4.3%,拉动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16个百分点。其中,鸿丰化工的三溴氧磷产能位居全国第一;齐耐新材料的白刚玉远销30多个国家,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5%。数据,是创新驱动成效的最好印证,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沾化区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蹚出的一条从行业“跟跑”到行业“领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从项目可研到施工许可,原本需要3个月至5个月的手续办理时间,现在1个月内就能全部办结。”曹振力所说的服务保障机制,正是沾化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
沾化经济开发区独创“评、帮、推”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将103项审批事项下沉至园区,真正实现“企业不出园,手续全办完”。更值得一提的是,园区为每个重点项目配备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通过“挂图作战”,真正实现“小问题即时办、一般问题不过夜、大问题不过周”。
“在新项目建设中,我们曾面临着‘企业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沾化区通过处置盘活原华辰化工、海明化工、庆翔金属等周边企业的200余亩闲置土地,为我们的高级胺和哌嗪项目提供了建设用地,还省去了前期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土地征收转用的复杂流程。”曹振力坦言。“政府‘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企业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是沾化经济开发区广大企业家们对当地优质营商环境的高度评价。
如今,冠军企业的集聚,正在重塑沾化产业版图。以精细氧化铝产业为例,依托汇宏新材料800万吨氧化铝产能优势,以及中顺恒辉、齐耐新材料的产品优势,沾化区积极招引阿尔法氧化铝、高纯氢氧化铝等下游高端产品,计划到“十五五”末实现千亿级产值规模,全力打造产品最优、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铝基材料基地,全面建设“铝基材料名城”。
这种“链式思维”同样体现在化工新材料领域,以日科橡塑ACM、达民化工丙二胺等项目为核心,吸引顺酐、树脂、环氧氯丙烯等生产企业集聚沾化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延伸发展溴类阻燃剂、医药等产品,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发展。
截至目前,沾化区已有11项冠军产品全部入选首批“好品滨州”公共质量品牌,汇宏新材料正全力冲刺全国质量标杆项目。这种品牌集群效应,让“沾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话语权,中顺恒辉的超细阻燃材料占据国内55.9%的市场份额,并成功打入新能源电池领域;鸿丰化工的三溴氧磷产能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领域。
沾化区委书记赵东表示,冠军企业的培育,既需要企业自身的创新定力,又离不开政府构建的优质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政府与市场的高效协同,正是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沾化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