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芃芃
通讯员 张学东 李晓伟 孙冲 报道
本报邹平讯 夜幕降临,暑气渐消,山东邹平奥体公园草坪上响起了悠扬歌声。四面八方的群众陆续会聚于此,加入合唱队伍。由多支队伍联合组成的“追梦人广场合唱团”,每周五都在这里引吭高歌。
邹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高雷介绍:“我们统筹音乐舞蹈家协会、老年大学合唱班等专业力量开展放歌活动,选择开阔安全的奥体公园,就是为了让更多群众参与,实现文化惠民零距离。”
文化阵地扎根基层,书香艺术触手可及。在城区,追梦人合唱团、民间艺术团体常态化驻场表演。在乡村,戏曲、歌舞等活动同样精彩纷呈。而文化书院的“扎根”,让城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滋养。今年以来,邹平市整合5个镇街的8个社区试点建设文化书院,通过“政府搭台+专业机构运营+群众参与”模式,累计开展书画交流、非遗体验等活动46场,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邹平市让优质文化资源从“云端”落到“地面”,城乡处处涌动文化活力。
文化活动贴近群众,大集戏台皆成舞台。邹平市将文化活动“搬进”农村大集,以“文化赋能大集”为抓手,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已组织专业院团演出620场,放映公益电影2737场;在16个镇街大集设“百姓舞台”,举办广场舞大赛、民间歌手赛等32场,群众既是观众也是参与者。同时,邹平市通过演出、直播、逛吃等形式,打造“逛非遗市集、赏民俗表演、品特色美食”沉浸式消费场景,让乡村大集成为繁荣经济、文旅融合的新载体。
精准服务惠民实效,化暖流直抵人心。“文化搭台、消费唱戏、群众增收,这是我们开展文化惠民工作的目标。”邹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张欣表示。邹平市承办了山东省夏季黄河大集启动仪式、第三届齐鲁小吃文化节、青岛啤酒节等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试点先行、载体创新、供需对接,让文化服务精准滴灌,丰盈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文化惠民的暖意直抵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