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孙志强 黄兆芳
记者 吴荣欣 报道
本报滕州讯 今年以来,滕州市以提升普法质效为目标,以打造普法品牌为抓手,夯实工作基础,搭建工作平台,重点从强化普法工作统筹机制、加强普法方式创新等方面纵深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相结合,有效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地见效。
制度为纲,构建“普法+职能”全链条责任体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普法工作得以高位部署、强力推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出台普法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全市54个部门(镇街)列为普法责任单位。滕州市委依法治市办每年度出台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定期召开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议,把各部门普法工作纳入年度法治建设督查的重要一环。
阵地为本,构建“普法+矩阵”多维法治宣传体系。有针对性地指导、督促普法责任制单位扎实开展“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开展法治宣传29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76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7000余人次。创新推出“普法小课堂”视频专栏,目前已播出23期,以满足不同对象的法治需求。已建成市、镇、村法治文化“园、街、带”等阵地1508处,918个村(社区)被各级命名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个基地被命名为“全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5个基地被命名为“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依托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建成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中心,12所中小学校被各级命名为法治文化示范点。
文化为魂,构建“普法+文化”法治传播体系。探索建立“普法+文化”新模式,今年以来举办“普法大讲堂”等各类宣传活动70余场次,累计培训干部2万余人次,创作推出各类普法宣传新媒体作品160件,制作发布普法栏目视频40余期;将非遗与法治宣传深度融合,与本地柳琴剧团合作,将传统曲艺与法治故事巧妙融合,深入村居开展演出,打造滕州法治文化新名片。
治理为基,构建“普法+治理”现代化治理体系。督促全市各部门编制普法服务清单,根据企业点单预约内容,定制涉企“法治课程”、实施“一对一”法治宣传服务,制作特色企业普法惠企礼包。今年以来,共组织民法典、劳动法、公司法等法律讲座352次,为企业解答法律咨询3310次;持续优化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辅导员聘任管理机制,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确定共建单位176个,聘任法治副校长129人,对接中小学校200所;实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等专业队伍,培育“法治带头人”1656名、“法律明白人”3534名,打通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