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三秋”生产关键期。走进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张庄镇埠子村种植大户刘增升的玉米田内,30余名工人正弯腰收割、整理秸秆,忙着抢收玉米。在这幅忙碌的秋收图景中,几架正在天空中穿梭往来的无人机成为“点睛之笔”。
“我今年共种植玉米780多亩,目前大半已经成熟。”种植户刘增升说道,以往玉米收割后,玉米转运全靠人力扛、小车推,不仅效率低,还受地形制约。“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启用了无人机转运,单次能承载几十公斤玉米,一天下来就能完成50多亩玉米转运,抢收进度比以前快多了!”
为保障秋粮归仓,守住农户“粮袋子”,沂南县以“抢农时、保丰收”为核心,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统筹人力、物力、机械等资源,为秋收工作保驾护航。
在砖埠镇诸葛村,沂南县智圣故里乡村旅游发展专业合作社的秋粮抢收现场,植保无人机正展现着“一机多能”的优势。
该合作社种植的400余亩玉米正值收获期,但有的地块积水较多比较泥泞,秸秆潮湿易结块,既影响后续播种,又可能滋生虫害。“雨后泥泞的地块,秸秆粉碎机进不去,我们就用植保无人机拖运秸秆帮助粉碎还田,还能避免机械陷进泥地的麻烦。”合作社总经理刘善旺介绍道。无人机还能帮助快速喷施农药和化肥,不仅效率高,雾滴还均匀、覆盖无死角,目前累计完成各类助农作业3000余亩,为秋粮品质上了“双保险”。
在科技与政策的精准助力下,沂南县积极协调农机、科技资源,推广无人机等新型装备应用。与此同时,还针对秋收难度大的湿滑地块进行全面摸排,及时开展清淤疏堵作业,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针对持续阴雨天气对秋收造成的影响,全县已累计投入各类农机设备500台,并调配13台履带式收获机重点攻坚湿滑地块。
这股“抢农时、保丰收”的攻坚劲头,正在全县各处田间地头同步传递。在苏村镇,伴随着阵阵轰鸣声,数台大型收割机在金丰公社的玉米种植地中来回穿梭,切割秸秆、摘穗一气呵成。
据了解,金丰公社今年种植2000多亩玉米,动用了10多台大型收割机。“近期雨连绵不断,单纯靠人工的话太耗时耗力,我们抓住停雨的间歇抢收快收,用收割机连续作业,几天就可以完成。”苏村镇金丰公社负责人李宗龙介绍说。
抢收之后,如何降低粮食损耗、确保安全储存成为又一关键。为确保粮食颗粒归仓,沂南县永成农机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烘干车间正日夜不停地运转。除了从种粮大户手中收购1000多吨鲜玉米,合作社还面向农户开放烘干服务与收购渠道。
“最近的天气,鲜玉米堆在院子里三天就发霉,但是现在有了粮食烘干项目,多久的阴雨天都不怕了,心里踏实多了。”正在等待粮食烘干的合作社成员徐国东感慨道。
“每批玉米都要经过长达16小时的热风烘干,将含水量严格控制在14%以内,有效防止了霉变,确保了粮食品质与储存安全。我们不仅要抢收回来,更要保证这些玉米能够安全储存,为来年的播种打下基础。”烘干车间负责人杨守霞坚定地说。
目前,全县9处烘干中心的21台套设备已全部满负荷运转,日烘干能力达到1280吨。与此同时,农技人员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现场指导农户采用科学方式晾晒潮粮,多维度保障秋粮质量与安全。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共同保障了秋收工作的顺利推进。截至目前,沂南县秋收进展平稳,玉米收获进度已达85.1%,花生收获进度达99.3%,全县上下正全力以赴,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