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标准农田85.5万亩,年育苗达到3亿株,农业总产值占济南市近1/4;深入推进“万人下乡、千村提升”,打造乡村振兴主体队伍,乡村人才总量突破2万人……近年来,济南市章丘区多业态推动城乡融合,多维度深化乡村治理,多形式壮大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农业“金扁担”越挑越稳、成色越来越足。
“春赏稻浪叠泉声,夏听蛙鸣伴荷风;秋观金穗映古居,冬品年味暖泉涌。”西营村党总支书记李鸿波勾勒着四季新图景,2025年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600万元。这里是明水香稻的主产地,近年来与省农科院联合成立香稻研发中心,流转土地600多亩,打造明水香稻标准化种植基地,发展稻田鸭、稻田蛙等立体循环农业;联合杭州千拓文旅公司,建设运营“稻荷飘香景观区”,形成稻田观光、特色美食、农耕体验等多种业态。
文祖街道青野村党支部书记马本利说,作为五音戏的发源地,村里建成了五音青野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园,引进麦野星辰、知山野、一只白羊等特色餐饮企业,融入围炉煮茶、火锅等时尚元素,发展特色网红餐饮产业。
“锦鲤养殖年销售额突破3500万元,成为‘游动的金字招牌’;藕虾套养以小龙虾为媒,实现‘一水双收’;林下经济金蝉唱响、走地鸡欢跃,生态循环效益显著;蔬菜种植携手盒马鲜生,带动30多类农产品走向更大市场。2025年村集体收入将超过230万元。”说起村里的变化,绣惠街道桃花山新村党总支书记张恒起满脸喜悦。
老农民勤劳质朴,新农人创新引领。章丘龙翔树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窦广磊依托国家级科技小院这一金字招牌,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为纽带,在山东发展树莓种植2760亩,带动1072户农户;辐射甘肃临夏、新疆喀什等西部地区种植1.2万多亩,惠及3000多农户。
广袤田野犹如流动的金色画卷,优质土特产助力章丘农民增收致富。
“咱们村的生姜现在可是抢手货!”垛庄村党支部书记宁小芳说,村里生姜种植800亩,年产鲜姜超1000万斤,创造经济效益2500多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姜专业村”。如今枣园街道种植生姜1800亩,辐射13个村庄,创造5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200多户农民增收。
垛庄镇里虎村的猕猴桃喜获丰收。“今年光照好,猕猴桃饱满甘甜,能卖上好价钱。”种植园负责人张汉林表示,基地依托党支部+东里虎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0多亩。
平陵田园综合体内,祥霞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士山流转土地,供应当地特产龙山小米,今年种植春谷和夏谷80多亩,长势很好,粒圆而大、金黄锃亮,市场价格稳定。
章丘区通过确立“南部干鲜果品、中部精致蔬菜、中北部特色渔业、北部高效农业”的发展格局,壮大种苗繁育产业、农文旅融合产业,吸引外来人才落地、在外人才返乡、在城人才下乡、在乡人才本土创业,打造三涧溪村青年党支部、青石山党建联盟等17个乡村人才振兴示范点,农村广阔天地焕发出盎然生机。(大众日报记者 赵国陆 通讯员 孟凡庚 曲晓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