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清涛
在梁山县拳铺镇粮食产业一体化中心,一台日处理能力达400吨的大型烘干设备正24小时轰鸣运转,传送带将刘官屯村刚从田里抢收的湿玉米源源不断送入烘干仓。“以前雨天收了粮不方便烘干,现在镇里调度烘干设备、统筹农机调配,俺家10亩玉米当天就收完烘干了!”刘官屯村农户刘建军看着烘干后颗粒饱满的玉米,难掩喜悦。
面对罕见秋汛,拳铺镇党委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保秋收、减损失、稳收入”为核心,构建起“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体系,在全镇打响一场高效有序的秋收保卫战,积极发挥“三级联动、资源统筹、党群协同”效能,应对极端天气、保障粮食安全。
秋汛伊始,拳铺镇党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打破村域壁垒,建立“镇—村—网格”三级联动保收机制,将全镇78个行政村纳入统一调度网络,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镇党委成立秋收工作小组,将指挥部“搬”到田间地头,针对刘官屯村反映的“湿粮烘干排队”问题,协调产业一体化中心开辟“优先烘干通道”;镇农业、应急等部门组建5支专项服务队,分片包保各村,提供农机维修、技术指导、物资保障等服务。在镇级统筹下,各村党支部迅速行动,将任务分解到网格、责任落实到人。刘官屯村党支部建立“农户需求台账”,实时更新收割进度、机械缺口、晾晒需求;孙庄村党支部组建“秋收攻坚小组”,对困难家庭实行“一对一”帮扶。这种“镇有统筹、村有行动、网格有落实”的机制,让全镇秋收工作形成“一盘棋”。
“党员干部先上,把最难的地块、最急的农户扛起来!”这是拳铺镇秋收一线的共识。镇党委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用实际行动筑牢秋粮安全防线。镇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村,每人联系2至3个村,帮助协调夜间抢收照明设备、组织人力抢种。省派刘官屯村第一书记罗双、县派孙庄村第一书记王崇刚等驻村干部成为“资源对接员”和“一线战斗员”——罗双协调8台履带式收割机优先进驻刘官屯村,解决“机器进不了泥地”难题;王崇刚带领党员突击队,冒雨帮郭庄村7户无劳动力家庭抢收玉米。截至目前,拳铺镇已有3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秋收一线,组建“秋收党员突击队”28支,帮扶困难家庭120余户,成为秋汛中守护粮食安全的“红色脊梁”。
秋汛导致的“农机下地难、晾晒场地少”,是秋收最大梗阻。拳铺镇党委以“资源统筹”为突破口,盘活全镇资源,让机械“动起来”、场地“用起来”,打通秋收各环节堵点。在农机调度上,镇里统一协调40余台履带式收割机,优先支援刘官屯村、信楼村等泥地较多的村庄;将各村自有农机纳入镇级调度,根据天气变化动态调整作业时段,实现“昼夜抢收不空档”。在晾晒场地保障上,镇党委部署“全镇晾晒场地大排查”,共摸排出152处可用场地,从信楼村小学操场、琉璃井村原学校旧址,到各村文化广场、村委大院、闲置厂房,均被纳入“临时晾晒点”管理,并明确了各村的联系人和使用规范。刘官屯村整合村委广场、村西文化广场作为集中晾晒场,不仅满足本村需求,还为周边村提供支援。
目前,拳铺镇秋粮抢收工作正有序推进,全镇已完成70%以上秋粮收割,烘干、晾晒环节衔接顺畅。拳铺镇以党委统筹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为关键、以党群协同为基础的做法,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