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倩
“节目真精彩,比电视剧还吸引人!”
“希望演出能够经常办。”
…………
近日,在桓台县唐山镇唐四村、果里镇陈斜村等地,一场场“乡风文明”小戏小剧展演赢得了村民们质朴而真诚的掌声。这些充满乡土气息、浸润文明温度的“精神大餐”已融入日常,成为群众家门口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
这一幕幕生动景象,正是桓台县以群众性小戏小剧为切入点,撬动地域文旅融合新动能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桓台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文旅强县”发展定位,打破文化场馆与旅游景区之间的壁垒,将群众性小戏小剧打造为文旅融合的“粘合剂”,探索出一条“群众演、群众看,文化活、旅游火”的创新路径,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沉浸式体验中焕发时代生机。
为夯实小戏小剧创作演出基础,桓台县构建起“文旅部门统筹+专业团队指导+镇村阵地落实”三级联动机制。每年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组织“创作指导团”深入镇村开展培训,各镇(街道)设立“小戏小剧孵化点”,建立人才储备库。目前,全县已吸纳230余名文艺骨干,培育10余个民间文艺团体,累计开展培训32场,覆盖500余人次,为小戏小剧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在作品创作方面,桓台县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坚持“一戏一主题、一剧一特色”,让传统文化“活”在舞台上。历史题材创作中,《英雄铁山》深挖红色记忆与历史底蕴;聚焦民俗新风,创作出《移风易俗好处多》等贴近生活的作品;聚焦廉洁主题,《清茶一盏》以温润笔触传递清风正气,让廉洁文化直抵人心。今年,这些优质剧目完成巡演50余场,吸引观众超2万人次,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我们始终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让创作扎根乡土,让演出深入基层,既通过挖掘文物故事、民俗风情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也借助移风易俗等主题剧目让文明新风‘吹’进人心。同时,通过建设新型文化空间、开展惠民文化活动,推动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兴文化’的转变,努力打造有温度、有宽度、有深度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桓台县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魏柯表示。
如今,桓台县小戏小剧已结出累累硕果,群众参与热情持续高涨,累计超500人次投身创作演出,并在比赛中屡获佳绩。同时,文明新风有效弘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比例显著提升,青少年通过“戏剧研学”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全县333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常态化使用,基层文化阵地全面激活。
桓台县的生动实践,逐步构建起“文化资源—戏剧创作—场景融合—旅游消费”的闭环体系,不仅为县域文旅融合提供了可复制、易推广的实践路径,更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深层目标,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文化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