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凯 匡立增
“我们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失业人员、待业青年等社会群体的就业需求,结合县域产业发展实际,设计了多领域的‘订单式’培训内容……”在五莲县近期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就业培训科科长厉娜就“县域定制+产教融合”模式下的技能培训工作,向在场记者作了详细介绍。
“老师手把手教我们怎么拍视频、开直播,连农产品包装设计都讲得很细!”在五莲洪凝街道的“农产品电商运营”培训课上,学员聂桂花一边调试手机支架,一边兴奋地说。她口中的课程,正是县人社局与科技学校合作开展的“订单式”培训项目之一。
围绕“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五莲县构建了多元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一方面,开展补贴性培训,涵盖五莲花馍、电子商务、养老护理等项目,推行“创业+技能”复合型培训;另一方面,强化重点群体帮扶,对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六类人群开展免费技能培训。
此外,“社区便民服务”培训也悄然走红,家电简单维修、家居清洁收纳等实用技能,让不少参训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今年以来,全县已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 6个班期、1603人次,有效提升了劳动者就业竞争力。
如果说培训是“播种”,那么竞赛就是“收割”。今年五莲县“技能之星”职业技能大赛现场,机修钳工、电工、电子商务师等5个赛项紧张有序,141名选手同台竞技。电工赛场,火花四溅,选手们专注地接线、排故;电子商务赛区,直播模拟、商品上架,键盘声此起彼伏。
“与往年相比,今年大赛新增了电子商务、农艺工等项目,更贴近乡村振兴和产业实际。”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获奖选手不仅可获得荣誉证书和奖金,一等奖3000元、二等奖2000元、三等奖1000元,各项目第一名还将被授予“技能之星”称号。更值得一提的是,优秀选手还可按规定晋升职业技能等级,实现“赛证互通”,为职业发展加码。
“企业现在可以自主评定员工技能等级,结果直接和薪酬、晋升挂钩,鼓励员工学技术。”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王凯介绍,五莲县大力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将评价权“放”给企业,激发内生动力。
目前,全县已有62家企业完成备案,1880名职工通过自主评价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价对象涵盖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外包人员及校企合作学生,甚至可承接其他同类企业委托评价。这一改革,真正实现了“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让技能价值在岗位上得到真实体现。
“技能是劳动者立身之本、就业之基,也是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布会尾声,五莲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法臣表示。下一步,五莲县将继续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引领,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供给、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锦绣五莲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