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爱 钟明
盛夏下午3点,正是一天里日头最毒的时候。利津县凤凰城街道西朱村田地里,还是一片忙碌景象。“眼下正是黏玉米丰收的季节,这种黏玉米一年种两茬,一亩地收入能在8000元左右,如果保鲜做得好,收入还能更高。”正忙着装车的种植户朱建农介绍,凤凰城街道推进特色种植模式,一年到头让地都不闲着,真正帮助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据了解,西朱村之前没有什么特色产业,家家户户长期种植小麦等传统农作物,收益低。西朱村党支部书记刘华收说,随着外出务工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留守在村里的群众如何增收成了一个难题,而种什么更是难题中的难题。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种植洋葱投入少、产量高,而且村里的土壤非常适合其生长,收成还不错。经过组织村民各地考察、研究种植技术,村里开始试验种植。
“种植了洋葱后,又有脑瓜灵活的村民发现,每年洋葱收获后正好是种植黏玉米的时间,等二茬黏玉米收获完成又正好种白菜,这样一来,一年到头地不闲着,收益自然也增加了许多。”刘华收介绍说,长此以往,村民通过种植积累了技术和经验,收成自然可观起来,加上村党支部的大力宣传,许多村民纷纷加入特色种植队伍。
经过6年多的发展,目前西朱村的洋葱几乎占据了整个东营市场。随着市场和销路的稳定,村党支部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带领本村农户致富增收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在我们村,只要是加入特色种植的,亩均产出效益保守说也得有2万元,这对于村民们来说获益颇丰,而且时间自由,不用早出晚归出去打工了,这样的好事哪有人拒绝?”刘华收介绍,在西朱村,一对夫妇通过特色种植一般年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
近年来,凤凰城街道围绕“农”字做文章,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扩大特色种植业规模。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迅速崛起,不仅成为凤凰城街道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亮丽名片,更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