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明
通讯员 谭芳 张鹏涛 报道
本报广饶讯 盛夏时节,广饶县陈官镇和盛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近40亩“贝贝南瓜”迎来丰收采摘季。一个个瓜皮墨绿、肉厚结实的迷你南瓜,躲藏在藤蔓与绿叶间,长势喜人。工人们穿梭其中,动作娴熟地将成熟南瓜摘下、装袋,随后发往全国各地。
“可别小瞧这些南瓜!虽然个头比传统南瓜小,但皮薄肉厚,口感软糯香甜,而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合作社负责人董上海捧着一个贝贝南瓜,满脸自豪地介绍,由于品质出众,市场价格也比普通南瓜高出不少。因为今年气候适宜,管理得当,每季亩产量达到4500斤,按照当前2元/斤的收购价计算,每亩收益近万元。
这份丰收的喜悦来之不易。陈官镇和盛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地处广饶县北部,长期以来,受土壤盐碱问题制约,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产量低、收益少。为此,该合作社积极探索,引进优良耐盐碱特色种植品种贝贝南瓜,运用科学种植技术,逐步改善土地状况,成功闯出一条在盐碱地上发展蔬菜大棚的新路子。
“2019年,我们合作社尝试在盐碱地种植贝贝南瓜,取得成功。目前,建有6个贝贝南瓜低温拱棚,一年可收获两季,年产量近40万斤。”董上海说,合作社还注册了商标,种植的贝贝南瓜也被认定为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和盛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只是广饶县盐碱地综合利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饶县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大力推进盐碱地改造治理,依托盐碱耕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分区分类推进盐碱耕地治理改良,梯次开展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探索出“盐碱地+特色农业种植”新路径,将“以种适地”与“以地适种”相结合,全面推广“生态化、标准化、产业化”种植模式,让昔日盐碱地华丽变身为粮仓、果园和菜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我们致力于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有效举措,积极研究改土、改种、改水新技术、新模式,鼓励农民在盐碱地上发展特色果蔬大棚,规模化种植火龙果、蓝莓、贝贝南瓜等特色产业。目前,已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50余家。”广饶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徐伟介绍。与此同时,广饶县推进农业与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业多环节增值、农民多渠道增收,推动盐碱地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