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莘县瓜菜菌产业30年的发展史比喻成一曲豪迈激扬的交响曲,那么莘县香瓜就是其中最响亮的音符。
20世纪90年代,眼瞅着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没有让燕店乡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时任燕店乡党委书记的宋继华便带着干部群众跑到“洋香瓜”种植地,盯着这个稀罕物犯起了“犟劲”:“别人能种,咱凭啥不能?”
知道群众没钱买种子、支大棚,他就找银行贷款;知道香瓜销售难,他坚守承诺收香瓜,组织乡干部闯市场……凭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坚持”的精神,宋继华让“洋香瓜”扎下了根。
如今的“洋香瓜”早已不再“洋”,一批又一批像宋继华一样的莘县党员干部,推动着香瓜产业不断创新发展。从“摸着石头过河”的试探,到“踩着油门加速”的突破,莘县用种出中国“第一瓜”的实践证明,因地制宜不是“躺平”式的守旧,而是对自身条件的清醒认知;敢闯敢干不是“冒进”式的蛮干,而是基于实际情况的冲云破雾;一届接着一届干不是“僵化”式的重复,而是对正确方向的执着坚守。乡村振兴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敢想敢干敢争先的党员干部,读懂“土”的密码,鼓足“闯”的勇气,保持“干”的韧性,担当作为,求真务实,以实际行动让脚下不起眼的“土坷垃”结出让群众致富的“金疙瘩”。(大众日报 孙亚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