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让文明新风变成“融在生活中的习惯”

2025-08-22 08:48:07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余博

  “柳腔声声传佳话,移风易俗谱新篇。红事新办不铺张,白事简办情更昭……”在即墨区移风店镇双塔村,关于移风易俗的柳腔表演一经推出,就得到村民的热情支持。

  人民群众对陈规陋习感触最深,知道症结在哪,但往往由于人情、面子等原因而被迫“随波逐流”。排演移风易俗小戏小剧,正是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大家的“心里话”讲出来,捅破那层“窗户纸”,让移风易俗由“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去年起,青岛策划了200多部移风易俗小戏小剧,开展展演展播1200余场,并把优秀作品“搬上网”,方便人民群众随时观看。

  这是青岛创新移风易俗工作方式方法、强化移风易俗宣传教育的一个缩影。青岛通过健全长效治理体系,拓展文明体验场域,构建全民参与格局,用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新风从“贴在墙上的标语”变成“融在生活中的习惯”。

  红事白事共商共管

  “我们嫁给的是爱情,不是彩礼。”一场在西海岸新区宝山镇举行的“零彩礼”婚礼成为全镇居民议论的话题。新人李宇夫妇主动取消20万元彩礼,在双方父母的共同见证下,许下了“共担风雨、同享甜蜜”的誓言。

  婚礼是人生最珍贵的仪式,承载着对幸福的期待与对未来的向往。然而,“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曾让这份美好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宝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多部门组建“新风志愿队”,向适婚青年家庭传递“幸福婚姻=情感+责任≠彩礼”的理念,镇上“零彩礼”新人不断涌现,并带动周边6个自然村将“彩礼不超过3万元”“婚宴不超过10桌”等事项写入红白理事会章程。

  传统的丧葬理念中,部分居民碍于情面大操大办,大白花、黄纸钱、礼炮以及长龙般的送葬队伍,不仅影响交通、破坏市容市貌,噪音还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城阳区城阳街道城阳村社区针对“白事竞奢”顽疾,投资2200万元建成2400平方米的智慧怀念堂,通过“政府补贴+集体筹资”模式,为居民提供零费用骨灰寄存、零成本祭祀用品、零距离祭扫服务,实现祭祀方式“从烟火缭绕到馨香满堂”的蜕变。

  作为一项综合程度高的系统性工程,移风易俗不能走极端,不能简单粗暴地蛮干硬干,需要握指成拳、统筹推进。青岛市出台《关于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开展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推进殡葬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实施方案》等文件,完善移风易俗工作机制,构建协同联动工作格局。各区市结合各自实际,融合本土文化资源与创新治理机制,探索出“破陋习、树新风”的特色路径,推动移风易俗走向深入。

  市南区探索“婚登+”模式,在全市打造“最美婚姻登记巡回点”,深受青年群体喜爱;市北区遴选邮轮母港、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浮山森林公园等时尚地标,打造新时代结婚礼堂12处,通过举办文明实践集体婚礼、纪念婚礼等,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李沧区将207路、318路公交车厢打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号”移风易俗主题车厢,以彩绘漫画生动演绎婚俗新风,让“十米车厢”化作流动的文明课堂;胶州市三里河街道管理社区村规民约通过20年七版迭代升级,形成一套覆盖婚丧嫁娶、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等领域的“全能型”治理框架,实现了“小事有标准、大事有依据”。

  宣传宣讲入脑入心

  移风易俗既需要刚性的制度约束,也离不开柔性的宣传引导。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文明新风进村入户,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希望你们永结同心、相敬相爱,传承家庭美德,弘扬优良家风。”在青岛市2025年新时代集体婚礼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董秀格结合自己的经历,为28对新人送上祝福。同样获评全国文明家庭的纪燕,连续多年在城阳区新时代结婚礼堂担任家风传播志愿者,她将自家的小故事化作桥梁,连接起了600多对新人的心灵,引导新人们在步入婚姻殿堂前深刻理解“家”的含义与重量,倡树婚庆新风,推进移风易俗。

  在莱西市,夏格庄镇双山村以张梦鲤“六字家训”为切入点,将村内口口相传600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固定下来,打造青岛首家以政德文化为题材的教育基地——“双山政德教育基地”。基地建成后,夏格庄镇以此为阵地,常态化开展村民培训、文明宣讲,推进移风易俗,夯实村庄治理的道德底蕴。

  今年以来,青岛充分发挥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和贴近群众优势,综合运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政策宣讲、文明知识普及、文明行为引导。在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前发布“文明过节”倡议书;发挥户外大屏、宣传栏、新闻媒体等阵地作用,推出移风易俗公益广告、政策解读和文明理念等宣介内容,形成移风易俗的社会共识;大力选树群众身边的典型人物,让广大群众从心理上认同、在行动上效仿;把移风易俗、文明行为等纳入美德信用日常表现积分,激励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组织各区市发动基层创作骨干,创作移风易俗小戏小剧,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巡演……

  在青岛,移风易俗天天讲、方式方法日日新,现代文明理念正在城乡深深扎根。

  服务群众零距离

  很多陈规陋习是千百年形成的“老传统”,有些还有续存的现实“土壤”。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需要绵绵用力、成风化俗,需要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这样的身边事做起,巩固移风易俗成果。

  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在发展老年人助餐服务的过程中,在老人就餐间隙组织通俗易懂的宣讲活动,通过讲述身边孝善故事,解读“厚养薄葬”理念,让养老服务站里的“小餐桌”成为凝聚老人、连接家庭、影响村庄的文明“微枢纽”;

  胶州市铺集镇松园新村将文明实践站闲置房间改造为喜事大厅,场地成本归零、降低办宴成本,并号召党员带头践行“零彩礼”“低彩礼”原则,实现了婚丧嫁娶支出、结婚彩礼金额、人情往来负担的“三降”目标,让村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平度市在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广“五必到”:红白事必到、家庭困难必到、矛盾纠纷必到、合理诉求必到、突发事件必到,确保群众需求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目前已为7500余家红白事提供帮助,红白事场均节省近1万元,解决群众需求27.5万件。

  此外,青岛各级各部门还积极组织发动文明实践志愿者深入农村大集、城市社区、交通场站为广大群众提供温馨服务,持续深化新时代结婚礼堂、乡村志愿“帮喜团”、“里仁为美”等服务项目,为有需求的群众贴心帮办,推动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

  移风易俗改的是陈规陋习,立的是文明新风。时下的青岛,正在深化机制建设、强化宣传教育、激活自治活力上下功夫,推动城乡社会文明程度、城乡居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憧憬新愿望。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好种长出“致富苗”
下一篇:30名准大学生获赠助学金
 
0
 
 
 
 
推荐资讯
莒县:谷子飘香丰收忙
莒县:谷子飘香丰收忙
废弃矿山变身“花果山”
废弃矿山变身“花果山
一丝一缕织锦绣
一丝一缕织锦绣
济南造机器人加速奔跑向未来
济南造机器人加速奔跑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