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李天一 张蕾 董蕊
在滨州广袤的田野乡间,一辆辆满载新鲜果蔬的冷链车从集配中心驶向城市商超,一箱箱便捷日用品通过密集的服务网点送达农家院落,一单单“滨州味道”通过云端直播飞向全国餐桌……
这些场景,是滨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以抓流通、促发展为核心,聚力打造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鲜活写照。面对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的双重挑战,滨州市供销系统奋力书写服务“三农”、促进共富新篇章。
强基固本,织密县乡村三级流通网络“一张网”。滨州市供销社将构建覆盖县、镇、村三级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作为破局关键,精心编织服务“三农”的“连心网”。
县域层面,打造综合集配“强心脏”。全市建成功能强大的县级综合集配中心6个,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枢纽。邹平市社构建涵盖日用品、农资、冷链物流、烟花爆竹的四大集配中心集群;沾化区社依托供销商贸城和山东新合作超市,形成了日用品集配与中央厨房冷链仓储双轮驱动格局;博兴县社以嘉家多超市集配中心为核心,串联乡镇服务站,织就高效连锁经营网络。全市43个乡镇综合服务站总营业面积达6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超2.8亿元。其中,22个标准型服务站引领示范。沾化区、邹平市率先实现乡镇全覆盖。全市系统已建设305个村级综合服务社,真正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农民家门口。
创新驱动,激活双向流通“新引擎”。通过培育龙头、科技赋能、跨界融合,为流通体系注入澎湃动力。近年来,滨州市供销系统先后有邹平、沾化等4个县级社获批全国总社、省社7个荣誉称号,6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以上应急保供重点企业,带动各地加快推进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步伐。
构建市县龙头企业—县域农资仓配基地—镇域农资服务站一体化的现代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塑强塑优全市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邹平市供销社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里八田生鲜冷链加工配送中心,库容达9000吨,年冷储、冷运能力2.5万吨,构建从产地预冷到终端销售的全程可控冷链体系。沾化区新合作中央大厨房引进智能化生产线,年加工配送营养套餐1100万份,并带动周边3000亩果蔬基地进行标准化种植,有力促进了产业链延伸和农民增收。
创新建立“供销+能源”模式,与中石油滨州分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在共建充电桩网络、农资销售专区、农产品上行等方面发力。首批在社属企业益农商贸公司场地建设9台充电桩,并计划向县乡网点延伸。
擘画蓝图,构建全域现代流通新格局。着眼未来,滨州市供销社出台《加快建设提升农村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构建整市域流通新格局。
深入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三年内建成县乡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点471个。加大投入,按11项规范化指标,重点升级改造159个标准型乡镇服务站和村级综合服务社,优化硬件环境,统一服务标准。培育壮大县域流通龙头企业,建设提升邹平、沾化2处县级重要农产品应急保障中心,增强保供能力。探索开展“年货节”、“供销大集”等活动,畅通产销对接。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推动“经合联”、“新合作”等模式迭代升级,培育供销特色“爆品”,让更多滨州“土特产”蝶变为高品质“网红”商品,驱动商贸流通服务全面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