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远山之上云层舒卷,坡间绿草已泛出浅黄。白云亭站在马家村道旁的试验田里,轻轻摘下一株未收割的谷穗,凝神细看。不远处的田垄边,“农耕文化,赋能乡村”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马家村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办事处驻地以南8.5公里,全村504户1300多人,土地面积共计5830余亩、林地2460余亩。村庄三面环山、背风向阳,昼夜温差显著,日暖夜凉。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特色农产品,这里不仅有“黄金小米”,更有种植历史已百余年的红芽香椿。
2023年夏天,来自山东历城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历城城发集团)的白云亭走进马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多来,在上级组织与历城城发集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白云亭与马家村村“两委”班子携手发展红芽香椿、椿树金蝉、泉香小米等特色农产品,有力促进了村集体与村民双增收,一步步绘就出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村民眼中的期盼
夏日山村,绿树成荫。2023年8月,历城城发集团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白云亭初次走进马家村。简单寒暄后,村党支部书记芦京峰便带着他在村中边转边聊。
在一棵粗壮的香椿树前,两人停下脚步。“白书记,你看这棵香椿,年纪比我还大。”芦京峰轻抚皴裂的树皮,望向远处山坡,“咱村的香椿树一到春天,枝头全是鲜嫩透红的芽子,掐上一把能香飘整条峪!”
把目光收回,芦京峰接着说:“这么好的红芽香椿,只能拿到周边集市上卖,一斤15元,还得常常看天吃饭。”白云亭听完若有所思,跟着芦京峰继续往前走。他注意到,香椿树不仅长满山坡道旁,也遍布村民的房前屋后。
“信知春八千,香气久时达。”马家村种植香椿已有百余年历史,所产红芽香椿绿叶镶红边,油亮光泽,入口甘醇不涩、唇齿留香。“咱们村的香椿都是老品种。”年过七旬的村民李章俊告诉白云亭,这些树都是老一辈留下的,与市面上常见的彩椿品种不同。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走访中,一位年轻村民算了一笔账:他在工地打工一天能挣200元,而家里的3亩香椿,春天忙活上两个月最多收入1万元。因此,他宁愿外出务工。村民李大姐则指着墙角的竹筐对白云亭说:“这是俺卖香椿用的。去年春天一场大雨,30多斤鲜芽全烂在集市上,连本钱都没收回……”
拐出巷口,抬头望见远山,还有白云蓝天。李大姐眼神中的不甘与期盼,还在白云亭的脑子里打转,老党员芦大叔的感叹也在耳畔回响——“咱马家村的香椿芽炒鸡蛋,能鲜掉人的眉毛,咋就走不出这十里八乡呢?”
再后来,白云亭还了解到,马家村的老树红芽香椿离开这一方水土,就不再是原本的成色和味道了。其中的秘密,在于马家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有的泉水灌溉。“目前,全村香椿种植面积约为600亩,年产量在5万公斤以上。”白云亭暗下决心,一定要从红芽香椿入手,破题村庄的产业振兴,让村民们增收致富。
进军盒马的椿芽
2023年深秋,“源秀港九”党建联合体在芦南村召开座谈会。会上,港沟街道党工委书记亓玉华提议港九片区9个村谈谈下一步产业发展方向。在此之前,白云亭跟芦京峰反复酝酿过“马家香椿打入盒马超市”的设想。借此机会,白云亭在座谈会上系统阐述了初步发展规划。
这一想法获得了上级组织和村“两委”的高度认可,历城城发集团领导们也给予大力支持,白云亭跟芦京峰一班人就此迈开红芽香椿实现品优价高的“破圈三步”走。
首先是“请进来”。他们邀请盒马鲜生山东总部负责人以及济南市商务局、济南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领导,先后三次到村实地调研,形成了马家红芽香椿具备进入高端市场潜力的共识。
第二步是“立规矩”。白云亭介绍,由村党支部牵头制定“三统一”标准,即统一采摘时间(晨露未干之时)、统一分拣规格(嫩芽长度不超过15厘米)、统一冷链包装。不过,对于“三统一”,一些村民刚开始并不理解。70多岁的冯大爷更是拍打着桌子质疑:“俺种了一辈子香椿,现在还要别人教我怎么做?”
白云亭等人倒也不急,他们拿出入驻盒马超市所需的检测单,并耐心算起了经济账:如果香椿芽能够进入高端渠道销售,村民的收入起码能翻一番。冯大爷听了脸色“多云转晴”,打着哈哈说:“对,对对!俺也就知道该怎么种,要说怎么卖,还是得听你们年轻人的。”
水到渠成,第三步“进超市”顺利推进。2024年4月,马家村红芽香椿成功入驻盒马鲜生超市,售价达50元/斤,首日上架的300份迅速售罄。这不仅直接提高了村民收入,也让优质农产品以更高效的方式走上城市餐桌。
首战告捷,乘势而进。马家村红芽香椿又相继进驻华润Olé精品超市在万象城和泉城广场的门店。2025年春天,马家村红芽香椿全面打通银座超市渠道,首批供货240斤在10小时内销售一空。村民王大姐欣喜地说:“现在卖1筐香椿能顶过去10筐。”
不同凡响的小院
深秋,马家村北边的山坡谷子地早已收割,如今堆着一袋袋有机肥。“这一大片是历城城发集团在咱们村打造的泉香小米产业基地,品牌都有了,叫作‘东篱山耕’。”白云亭站在坡前介绍,“历城城发集团是我的娘家,单位领导为我的驻村工作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红芽香椿进军高端超市离不开历城城发集团的助力,更给力的是,他们通过开展项目联建为乡村产业振兴精准赋能。如今,以春芽破题为起点,马家村“四季特色产业版图”已在这片山乡沃土上稳步成型。具体可以概括为:“春生——红椿领舞、夏长——金蝉唱和、秋收——小米流金、冬藏——大棚蕴绿。其中,“小米流金”正是历城城发集团深入广袤乡野、共绘振兴画卷的生动注脚。
马家村的水土不仅孕育出红芽香椿,也特别适合种植小米。2025年春天,历城城发集团流转马家村的120亩山坡地,帮扶打造小米种植试验田。集团不仅聘请了专业的农业管理公司负责运营,还与山东省农科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全面引入技术指导,携手共建泉香小米产业基地。
尽管本季收获的小米香气浓郁,但因土壤较为贫瘠,提高单产仍是挑战。“为此,集团专门采购了羊粪来提升土壤有机质。”白云亭信心满满地表示,未来泉香小米不仅品质更好,种植规模也有望进一步扩大。
根据规划,历城城发集团将通过强强联合打造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再到研学加旅游三产融合的完整产业链条。为此,集团帮助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租赁村“两委”原来的办公地点改造成为农业科技小院,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共建农业科普研学基地。
10月22日,在历城城发集团农业科技小院楼的一层,几名工人正在清理垃圾,装修工作已经收尾。走上二层,实验室、陈列室、烘焙教室、手工教室、劳动教室等功能区窗明几净,设施完善。“通过融入小米文化展示、农耕体验等文旅元素,拓展休闲农业与教育功能,从而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白云亭表示,泉香小米产业基地项目采用“示范种植+引导种植”模式,将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培训、订单收购等支持,切实带动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活力。
2025年,马家村集体收入新增20万元。而通过连续举办两届“香椿采摘节”活动,不仅开启了“农业+文旅”融合发展,也有效带动村民户均增收5000元。“今年,马家村党支部又在街道党工委支持下,深耕红芽香椿产业,推出了两款不同口味的香椿酱。”芦京峰高兴地说,“香椿酱现已上市,销售反馈很好!”
“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投身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历城城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萌表示,未来他们将持续深化党建联建机制,聚焦“产业造血”与“民生提质”,将马家村打造成经得起检验的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样板,并积极带动周边村庄实现联动发展。
■编后
做好“土特产”文章,是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特色农产品依托地域资源禀赋形成差异化优势,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和产业链延伸,实现从“土特产”到“品牌”的升级,最终带动就业、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眼下,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马家村走的就是这样一条乡村振兴路。
马家村属于山区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特色农产品,这里不仅有“黄金小米”,更有种植历史百余年的红芽香椿。在上级组织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支持下,马家村以红芽香椿为突破口打出品牌和影响,然后与科研院所和国企合作,逐步发展“四季特色产业版图”,打造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再到研学加旅游三产融合的完整产业链条。
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土特产”引领产业发展、村民增收、集体富裕,乃至区域联动发展模式是可行的。我们也相信,马家村未来的强村富民路会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