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薛城讯 近日,常庄街道西黄村的百亩菊花清香四溢,迎来收获季,这条“金色”产业链,让农户实实在在赚到了“真金白银”。
种植基地里,连片的婺源黄菊、金芙蓉和金丝皇菊竞相绽放,层层金黄翻涌成一望无际的“花海”。田间地头,村民们指尖轻捻、巧手翻飞,将菊花收入囊中。
“现在采摘的是金丝皇菊,受天气影响,比往年偏晚了一些,预计亩产在1000斤左右,产值1万元左右。”基地负责人赵建告诉记者。
菊花种植不仅让流转土地“生金”,还拓宽了周边群众增收“门路”,尤其在集中采摘期,每天都能吸纳50多人在基地务工。
新鲜采摘的菊花,需要尽快烘干才能保持花的色泽和形态。烘干房内,村民们首先把菊花整齐地摆放在烘盘上,然后放入烤箱完成杀青定型。烘干最关键的是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温度一般设定在35—55摄氏度之间,烘干时间则根据菊花的大小和湿度灵活调整,通常需要70多个小时,这个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花的状态,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变色。烘干后的菊花,还要根据不同品类进行分选分装。随着市场渠道持续拓宽,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采购订单,成为了许多茶饮企业的源头供应。
经过几年的发展,基地已构建起集育苗、种植、采摘、烘干、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了当地“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慕名而来的“取经人”络绎不绝。
从单一种植到全链发展,从本地路径到模式输出,西黄村以菊为媒真正串起了生态与经济的“金链条”,不仅让沃土结出致富果,更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富民新路。
(记者 王正 通讯员 曹芳 李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