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老手艺编出致富增收新路子

2025-11-20 08:17:46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本报记者 赵希翔

  初冬的马踏湖畔,芦花似雪。11月18日,来自潍坊市的几位游客走进桓台县起凤镇龙图草编体验馆,立即被琳琅满目的草苇编工艺品所吸引。“这个用草编成的花篮太棒了,我非常喜欢!”一位游客拿起一个花篮,爱不释手地说。

  体验馆一角,编织工人正围坐在蒲草、柳条旁忙碌着。随着双手上下翻飞,不起眼的草料很快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收纳盒。这些散发着自然清香的手工艺品,既实用又美观,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非遗的独特魅力,更承载着湖区百姓增收致富的美好期盼。

  马踏湖的芦苇结实粗壮,质感细密,是草苇编的绝佳材料。然而,这门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手工艺,却曾因技术单一、产品朴素简单而发展受限。

  “马踏湖畔草、木、柳、蒲等天然材料资源丰富,经过巧手加工做成的收纳制品、装饰用品,在国内外市场很受欢迎。”山东龙图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图家居)经理巩玉霞向记者介绍说,“比如这款颈枕是用纯天然蒲草编成,不仅精美而且冬暖夏凉,有活血化瘀、排湿吸汗的功效。”

  近年来,在龙图家居、大苇地等龙头企业带动下,马踏湖畔传统的草苇编技艺破旧出新,实现了产业化跃升。通过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草苇编制品已从各家各户自产自销的零散经营,发展为加工、销售、出口一条龙的产业化运营模式。

  在位于马踏湖畔的田氏草编工作坊,草编非遗传承人田孝宾正在指导工人制作一批发往南方的草苇编工艺品。“我们会在草苇编用品上点缀不同的图案,让产品出彩且富有个性。”田孝宾说。

  如今,田孝宾的工作坊里,不仅有扇子、蒲团等生活用品,还有造型别致的木船、钟表等创意产品。他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将传统编织工艺与现代家庭美学相融合,让草苇编作品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

  “草苇编制品既要有实用价值,还要精美、有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关注,这门手艺才能发扬光大。”田孝宾说。如今,他的工作坊制作的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在家乡设立的多个加工点,还带动了周边村庄近百名村民增收。

  起凤镇乌南村的王友翠精通草苇编技艺,她利用空闲时间从事草苇编加工,每月能增收1000多元。“花篮编到一半去送孩子上学,回来可以继续编,做这个啥都不耽误。”她笑着说,大家聚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编织,既能挣钱又不耽误照顾家。

  在乌南村,像王友翠这样依靠草苇编增收的村民有100多人。小小草苇编不仅鼓起了村民的腰包,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近些年来,乌南村年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村集体出钱,让村民喝上了纯净水,建起了养老场所,还出资为有突出贡献的村民购买了补充医疗保险。

  据统计,目前起凤镇草苇编从业人员有3000余人,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龙图家居一家经营的草苇编制品就达1000多种,年产值8000余万元。

  从单一的生活用品到多元的工艺制品,马踏湖草苇编通过不断创新,让老手工艺赢得了新市场。同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这里还建立起完善的生产销售体系,实现了从小作坊到大产业的跨越。

  阳光普照,马踏湖上芦苇摇曳生姿。经过巧手编织,草苇编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富民“金扁担”,在新时代挑起了更加丰盈的希望与未来。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风光渔”互补促发展助增收
下一篇:金丝皇菊采收忙 “致富花”开幸福来
 
0
 
 
 
 
推荐资讯
“风光渔”互补促发展助增收
“风光渔”互补促发展
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济南)举办
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程
深耕富硒赛道 聚力富民增收
深耕富硒赛道 聚力富民
白萝卜喜获丰收 丰富居民“菜篮子”
白萝卜喜获丰收 丰富居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