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周兴) 近日,记者在东阿县黄河生态廊道看到,如绣球般饱满的菊花在暖阳下泛着金光,为黄河大堤染上了一抹明丽的色彩。这背后,是东阿县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东阿县积极推进林下资源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除皇菊外,该县还大力发展艾草、金银花、丹参等中药材的林下种植。目前,此类林下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超过3600亩,年产值突破4000万元。
在艾山村,当地依托康养产业,采用“村集体+农户+公司”的合作机制,通过“每亩每年1000元保底+收益分红”的模式,流转400余亩土地进行林下艾草的连片种植。目前,该村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建成了艾草体验馆和电商运营中心,开发出艾条、艾绒贴、艾草枕头等产品300余种,实现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一体化运营。
东阿林下经济的繁荣,根植于其长期坚持的生态立县理念。近年来,东阿县以生态优先为导向,持续提升县域“含绿量”,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16.95万亩,黄河沿线森林覆盖率为48%,林业产业年产值高达7.8亿元。
东阿县地处黄河下游,沿黄岸线长达57公里。历史上黄河决口及沉沙池长期沉积的影响,使该县被列为黄河流域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面对这一挑战,东阿县自2003年起确立了“植树造林、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的规划。二十多年来,通过持续不懈地治沙努力,当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东阿县创新推广林菌、林养、林药等多种复合种植模式,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积极探索“林业+康养”路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构建了从田间到车间再到市场的“种、储、产、销、养”全链条模式。
“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关键要做好‘生态适配’文章。”东阿县林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郎发辉表示,当地在品种选择上严格筛选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的药材,确保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东阿县还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将中药材种植基地从单一的“种植园”升级为多元的“观光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艾山村整合牡丹观光、休闲采摘、中草药种植、艾灸体验、特色餐饮、精品民宿以及黄河风光等多元业态,打造了艾山风景区。该景区已连续八年举办牡丹观光节,累计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实现年旅游收入约5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