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一早,在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就感觉到天气的酷热。蒸腾的热浪让万物仿佛都在灼烤中蜷起了身子,但在禾丰种业生态无人农场内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300米长的自走式无人喷灌车沿着规划好的“路线图”悄然启程,开始了一天的“守护之旅”。
在这片绿意盎然的玉米田里,无人喷灌车化身精准灌溉的“智慧管家”。它搭载的智能传感器如同敏锐的“神经末梢”,实时监测着土壤墒情、作物需水量,根据不同区域玉米的生长状况,精确调控喷头的角度与出水量。
这些智能农机守护的成果,早在20多天前便初现端倪。同样是在这片土地上,“齐民29号”小麦凭借“头大腰壮身子短”的特性大放异彩。经山东省组织专家实打测产,亩产901.6公斤,一举刷新全市冬小麦单产纪录。
为保障“三夏”生产,淄博市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深入实施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工程建设,多举措引导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积极购置应用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高性能精量播种机和智能监测终端等智能农机装备,确保抢收、抢晒、抢种顺利推进。
“三夏”生产期间,桓台县瑞丰、利众等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了高性能播种机作业质量对比监测和播种演示评价,集中展示不同型号、不同功能的高性能播种机作业效果;组织“十百千万”农机推广大行动高端智能装备现场推介观摩活动,推广先进适用高性能精量播种机,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
截至6月底,淄博市新增高性能精量播种机37台(套),保有量已达173台(套)。其中,小麦高性能(复式)精量播种机保有量达72台(套),玉米高性能精量播种机保有量达101台(套)。
这些智能农机装备究竟如何发挥作用?淄博市农机事业服务中心农机推广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胡金良给出了解答:“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有效解决了播行不直、接行不准等影响机播质量的问题。智能监测终端装备可实时监测播种作业的株距、粒数、播深、肥量等情况,为精准作业和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目前,淄博市粮食主产区县小麦生产智能农机装备作业占比已达5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