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志愿服务到大棚,产业园里“番茄红”

2025-07-07 08:27:19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近日,“泰山番茄”蒋集镇产业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内,一派繁忙。部分大棚里,樱桃番茄即将拔秧,工人们正忙着采收最后一茬果实;而在另一些大棚中,樱桃番茄已换茬种上了贝贝南瓜。

  “咱们示范园共有51个现代化大棚,每个棚面积约2亩,日常管理全部由当地村民负责。目前,一个棚年净利润超过2万元。”宁阳县蒋集镇郑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田文武介绍道,“村民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示范园组建的‘番茄红’志愿服务队的指导。”

  田文武介绍,示范园项目由泰山农业发展集团、寿光美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瑞公司)以及蒋集镇共同合作建设,美瑞公司负责园区的运营管理。示范园紧邻郑龙村,大部分用地来自该村。

  示范园负责人陈亚珍表示,示范园建成后,园内大棚的日常管理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劳务”的运营模式。郑龙村党支部领办注册成立了劳务派遣公司——山东龙渔泉农产品有限公司,美瑞公司根据生产需求“点单”,劳务派遣公司“接单”,派遣工人参与项目建设和蔬菜种植管理。然而,当初的情况是,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大多来自郑龙村及周边村庄,且大部分是村里的留守妇女,此前从未接触过蔬菜种植,更不掌握相关技术。

  为切实帮助务工村民掌握技术、适应岗位,宁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探索“文明实践+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以示范园为依托,组建了“番茄红”志愿服务队,队员分别来自县直、乡镇有关职能部门和园区运营公司,均为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服务队下设技术帮扶、产销对接、环境整治等5个分队。在日常培训中,志愿者以大棚为“课堂”,手把手带着村民操作,示范如何抹芽、吊蔓、绕蔓、除草,直到村民们“合格毕业”。

  “通过系统培训,以前不懂技术的留守村民如今都转型成了产业工人。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由于劳动强度适中且收入较高,目前劳务派遣公司吸引力大增,吸引不少年轻人也前来应聘。”田文武介绍,据调查,目前务工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是大胡村27岁的汪慧清;年龄最大的是苏龙村的胡秀梅,今年73岁的她,通过务工,每天还能有100多元的收入。

  宁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副主任柳岩介绍,立足蒋集当地实际情况,该中心与示范园携手合作,已在当地打造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实践站,并配套建设了“番茄文化体验区”“农耕体验基地”等特色平台,辐射带动周边12个行政村,形成了“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各站点围绕番茄全产业链,志愿者们通过“老带新”“结对帮”的模式,开设育苗、栽培、病虫害防治、电商销售等专题培训课程,带动周边群众掌握番茄现代种植技术。

  柳岩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重要抓手,探索“文明实践+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持续推动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农村大众报记者 王 星

  通讯员 张培国 李晓君

  宋绪政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助力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
下一篇:荔枝树下手机变身新农具
 
0
 
 
 
 
推荐资讯
志愿服务到大棚,产业园里“番茄红”
志愿服务到大棚,产业
“洪门葡萄”精彩蝶变
“洪门葡萄”精彩蝶变
诸城绿茶:绿叶金枝富万家
诸城绿茶:绿叶金枝富
东营首个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启用
东营首个专业化集装箱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