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近年来,各地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方面持续发力,而东营市通过“三前服务”模式推动土地要素改革,实现了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的转变,打造出令人瞩目的“东营速度”。
东营的改革突破,首先体现在机制创新上。通过标准化、智能化、清单化管理,将原本繁杂的审批流程压缩至极限,展现了政府服务从“被动审批”向“主动布局”的根本性转变。这种高效率并非依靠“特事特办”,而是制度性、系统性的流程再造。
服务理念的转变尤为关键。东营推动“项目管家”全程跟进,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破解企业用地瓶颈。更重要的是,东营将服务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从“文来文往”到“现场决胜”,推动人员、资源、权限下沉一线,建立专家队伍进驻项目现场,实现“组卷审查同步推进、疑难问题同步解决”,真正打通了政策落地的堵点。
东营的实践表明,改革的核心不在于出台多少文件,而在于能否真正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重构服务逻辑。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东营通过系统集成改革,构建起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用地保障体系,不仅提升了行政效能,更优化了区域发展的软环境。
“东营速度”的背后,是政府职能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深刻转型。这一改革样本,对于全国众多面临土地瓶颈、亟待提升营商竞争力的城市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改革永远在路上,而东营已迈出坚实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