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与医疗资源的深度融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市,我市以政策为引领、资源为支撑、人才为根本、特色为路径、智慧为手段,全力构建覆盖城乡、多元融合、便捷高效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乐”成为老年人可感可及的幸福现实。
政策引领,筑牢医养结合制度保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财政扶持+医保衔接+激励引导”多元保障机制。通过推动镇卫生院与养老院“两院一体”融合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打通服务堵点,为老年人提供从健康管理到疾病诊疗、从康复护理到长期照护的全周期健康养老保障,持续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需求。
四级联动,构建城乡覆盖服务网络。创新构建“市引领、区强干、镇筑基、村扎根”四级医养服务矩阵。市级以三甲专科医院为龙头,率先开展失能失智老人医养服务,牵头制定地方规范、提供技术支撑与人才培训;区级依托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与医疗中心,推进医养健康服务中心建设;镇级通过“两院一体”三年提升行动,打造基层服务骨干网底,占全市医养机构半数以上;村级实施卫生室提升行动,投入1.5亿元建成270家样板村卫生室,增设中医阁与适宜技术,典型经验获国家推广。目前,全市现有医养结合机构60家、床位1.7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医养床位25.3张,位居全省第二。
人才赋能,夯实专业服务根基。人才是医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多点发力构建人才培育体系,联合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枣庄职业学院等院校组建健康产业学院、康复学院,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成立医养健康与安宁疗护专委会,搭建学术平台;连续三年举办医养结合康复技能竞赛,组织700余名从业人员参加国家专项培训,全面打造懂医疗、善养老、有温度的专业队伍。
特色发展,破解养老照护难题。深挖本地优势,推动医养服务与地域特色深度融合,破解养老服务痛点堵点。针对失能失智照护难题,我市精神卫生中心深耕医养结合27年,打造“预防保健—疾病诊疗—康复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全周期服务模式,被全省推广借鉴。依托国企资源投资4.8亿元建设的颐顺康养中心,配套1.2万平方米银发俱乐部,实现“医疗+养老+乐学”沉浸式体验。此外,全市建成2家市级安宁疗护中心,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安宁疗护病区全覆盖,让生命终点更有尊严。
智慧助力,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丰富智慧医养应用场景,让养老服务更便捷、更精准。我市积极推进智慧医养建设,通过居家信息平台、智能监测设备实现心率监测、紧急报警等功能一键响应,并配套适老化改造服务。依托国家和省医养健康信息管理系统,打破数据壁垒,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同时,持续开展“敬老月”义诊、健康科普等活动,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和智能技术应用能力。
从机构到社区,从传统照护到智慧赋能,我市医养结合服务正不断提质扩容,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让医养结合的美好图景在鲁南大地绽放更绚丽的时代光彩。(记者 张文莉 冯克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