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希翔 通讯员 杨琥
近日,由山东汇达蠕墨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达蠕墨)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研发的国内首台“多功能水陆两栖车”一经亮相,便引发广泛关注。
“这辆履带式两栖车搭载了AI技术,能够自主搜索和清理,在汛期可以承担起保障河道安全畅通的重要使命。”汇达蠕墨总经理周新兴说。该车功能技术处于行业尖端,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市场前景广阔,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经济增长点。
作为一家传统装备制造企业,汇达蠕墨以科技创新“破圈”突围,与河北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合作,在低密度超级钢、轻量化镁合金等高端装备新材料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成长为现代化的业内龙头企业。
科技攻“尖”,催生发展新动能。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桓台县众多企业主动求新谋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努力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一批新产品、新产线、新工艺加速落地,形成推动转型升级的新质生产力。
拥有绝“技”,才能不惧市场风云变幻。山东汽车弹簧厂淄博有限公司历经3年技术攻关,自主研发的高应力轻量化板簧,成功突破传统板簧产品重、低应力等技术“瓶颈”,板簧产品降重达到50%,抗疲劳寿命提高30%,成为国际汽车巨头德国戴姆勒公司的金牌供货商。“今年上半年,订单同比增长10%。对于发展前景,我们充满信心。”该公司技术研发部经理曾德局说。
在桓台县,科技攻“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场景不断涌现。中农发巨明集团依托院士工作站平台优势,一批智能、高端农机走下生产线,在今年“三夏”生产中大显身手;淄博太极工业搪瓷有限公司特材装备制造项目,全力打造亚洲最大搪玻璃设备及特材设备生产基地;山东森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端高频覆铜板,为我国电子通信行业的高频化提供坚强的材料支撑;有道轮胎打造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即将建成全国亩均产能最大的全钢载重子午胎单体工厂……
一项项新技术、新工艺加速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动能澎湃的背后,是聚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与努力。今年以来,桓台县围绕经济运行、重大项目建设等领域,开展“六大亮绩攻坚”行动,以实干实绩持续增创发展优势。
桓台县以国家创新型县建设为引领,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方向,纵深推动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力争年内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以上,新经济企业入库达到200家以上,“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34%。
通过开展“千项技改、千企转型”行动,大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赋能工业转型升级,培优企业梯次发展格局。同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促进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迈向“生产线”,谋划20个以上沿链补链强链项目和新经济新赛道项目。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层次研发平台建设、科技型企业群体壮大、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让科技创新真正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跑。”桓台县相关负责同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