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季平 通讯员 周 文 张欣雨
在岚山区安东卫街道西北侧的辛庄子村,是一个有着300户人家、1400亩土地的村落,既是延续着农耕文脉的农业村,也是紧接城区脉动的城郊村。曾几何时,这里的婚闹陋习让乡亲们既无奈又尴尬,一度成了村里的“老大难”问题。
而今,漫步辛庄子村,文明迎亲志愿服务中心的红绸迎风招展,“新禧讲堂”里传来新人聆听婚前教育的阵阵掌声,“零婚闹”的佳话传遍四邻。这场蜕变的背后,是该村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
革除陈规陋习不仅能让乡亲们减少烦忧、便捷生活,更是让核心价值观扎根基层、开花结果的关键环节。
由此,一套“制度约束+宣传引导+实践养成”的工作体系应运而生,通过将“融入村规民约、融入宣传教育、融入家庭建设、融入治理实践、融入文化浸润”的精准施策,让文明新风如春雨般浸润乡野、直抵民心,使这个曾经被陋习困扰的村庄,蜕变为远近闻名的移风易俗“示范村”。
以制度与宣传为基筑牢文明根基
辛庄子村从制度规范与思想引导双管齐下,为文明新风夯实基础。
2008年,村里率先组建由村民志愿者组成的“文明迎亲队”,将迎亲方式改为女方“娘家迎”,全程杜绝恶俗婚闹,村集体还免费提供锣鼓、服装等物资。同时,将“公正、法治”理念转化为《辛庄子村喜事新办约定》,明确喜事俭办、杜绝铺张攀比等要求,由老党员等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让村规民约成为约束陋习的“硬杠杠”。
在宣传教育层面,村里2020年投资150余万元设立文明迎亲展览馆,打造“新禧讲堂”阵地,为新婚青年开设“新婚第一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孝道文化、感恩文化等。
截至目前,辛庄子村已通过文明迎亲为80余对新人举行了温馨而简约的新时代文明婚礼,实现了“零婚闹”。
现如今,该村婚庆文化的新地标———村文明迎亲志愿服务中心,成了“网红打卡地”,“文明”“新风”等风尚标语随处可见,文明新风吹遍了村子的每个角落。全方位的宣传教育,让“文明、和谐、勤俭、友善”的理念成为村民共识。
以家庭与治理为要激活文明细胞
家庭作为文明乡风的最小单元,是培育文明的重要载体。辛庄子村将移风易俗与“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结合,把“婚事新办、孝老爱亲”作为硬性标准,每年表彰20户先进家庭,并通过“家风故事会”传递价值观——— 70岁的王大妈分享儿媳帮衬小叔子的故事,诠释了“友善互助”;商户老郑讲述勤俭致富经历,诠释了“敬业诚信”,让文明之风从家庭辐射至全村。
在治理实践中,村里将“民主、和谐”理念融入移风易俗,形成“党支部主导、理事会承办、村民监督”机制。针对“人情宴泛滥”问题,通过“村民议事会”规定,有效遏制了“满月宴”“升学宴”等大操大办风气。
村民邵明军感慨:“以前办丧事要请二三十人帮忙,现在理事会全程帮办,既省钱又省心。”村民们在减负中切实体会到“公正、友善”的价值力量。
以文化浸润为魂涵养文明新风
辛庄子村注重以文化力量滋养文明乡风,让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项目,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服务;利用村文化广场每月举办“电影下乡”活动,通过《婚事》等主题影片传递文明理念。
近四年,辛庄子村积极打造好人工作室,依托道德讲堂、文化墙等载体,广泛传播文明理念,弘扬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成功推选“山东好人”1名、“实诚日照人”2人、“岚山区最美兵妈妈”1名、市级“最美网格员”1名、市“优秀大嫂调解员”1名、区级好青年2名。通过“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推选区级“好媳妇”1人,树立道德标杆,通过榜样力量营造崇德向善氛围。如今,文明新风已融入村庄肌理,成为辛庄子村最美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