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董健 通讯员 田小洲 摄影报道)记者日前走进莱阳市山前店镇“莓好小镇”党建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数智草莓育苗研发中心,看到一株株翠绿的草莓苗在基质槽中汲取养分。现场的工人们正在修剪草莓叶,并将匍匐茎压入穴盘,帮助其扎根生长。该镇将一棵棵草莓苗培育成带动共同富裕的“金种子”,走出了一条科技驱动、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数智化育苗:从“土里长”到“研发室里育”的革命
“草莓的土壤传染病害比较严重,育苗不能重茬,因此适宜育苗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再加上雨水多,苗子病菌就多,这样的苗子进大棚后长势弱,草莓产量就少,导致种植户的收益始终提不起来。”提起建设数智草莓育苗研发中心的初衷,“莓好小镇”党建融合发展示范区党委书记杜晓伟告诉记者,现在,这座占地5000平方米的数智草莓育苗研发中心配备了物联网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育苗环境的全自动化控制。该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和养分,并自动调节水肥一体化设备,以确保每一株草莓苗在最佳环境中生长。与传统土壤种植相比,基质栽培技术规避了重金属污染和病虫害风险,出苗率提升30%,成活率达到98%以上。2024年,该研发中心年育脱毒种苗近百万株,不仅满足了示范区种植户的需求,还远销湖南、新疆等地,收益十分可观。
党建引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跨越
东岔河村是“莓好小镇”党建融合发展示范区的中心村,村庄草莓产业虽然有二十余年的种植经验,但面临品种退化、销售渠道狭窄等困境。2019年,村党支部领办成立莱阳市众顺农业专业合作社,创新“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整合420亩土地,打开了产业“破冰”之旅。截至2024年,中心村集体收入突破80万元,户均增收两三万元,昔日的“空壳村”蜕变为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
为进一步突破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制约瓶颈,山前店镇党委聘请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制定“莓好小镇”发展规划,通过“跨村联建”的方式,联结周边6个村庄抱团发展,由示范区带头试种新品种,群众跟进扩大规模。目前,“莓好小镇”党建融合发展示范区钢构大棚已增至近400座,草莓种植面积从30亩扩展至200余亩,带动周边6个村庄建设草莓、蓝莓大棚超400个,解决1200余人“家门口”就业。
全产业链:从“一棵苗”到“一条链”的升级
该示范区以草莓苗为起点,构建了涵盖育苗、种植、分拣、销售、农文旅的全产业链,并注册“众山顺”商标,与山姆商超、盒马鲜生签订高端果品供应协议,通过电商直播拓展线上市场。同时,他们还与京东、顺丰合作建立物流专项通道,降低运输成本30%。
“我们不仅卖草莓,还卖体验。”杜晓伟介绍,示范区规划建设垂钓采摘园、儿童水果研学基地,举办草莓亲子采摘游、胶东果品研学行、草莓文化季等活动,年吸引游客超万人次。此外,他们委托企业开发蒲公英茶、刀削面等深加工产品,其中蒲公英刀削面获评“中国绿色健康食品”,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