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强
通讯员 张 磊 刘宁宁
初秋时节,昌乐县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繁忙有序的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共同勾勒出一幅项目加速推进、企业活力迸发的高质量发展火热图景。
记者在昌乐县宝城街道潍坊励进塑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现场看到,生产车间主体已拔地而起,工人们正操作大型机械铺设排水管道,配套设施安装与道路硬化同步推进……这个项目聚焦高性能材料生产,其核心产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品具有强度高、耐磨、耐腐蚀等优异特性,将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农业生产等领域。
“项目自去年底开工以来,进展十分顺利。”公司总经理丛林清指着施工蓝图介绍道,“目前车间主体框架全部完工,9月完成全部建设,10月设备进场调试投产。”
在山东昌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熔盐及10万吨熔盐原材料项目现场,同样一派火热建设景象。项目所有主体地上土建部分已施工完成,坚实的工业骨架跃入眼帘。
“项目进度怎么样?”“目前项目遇到哪些困难,有什么需要我们跟进的?”朱刘街道服务企业专员陈香凝再次来到项目建设现场,与公司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并及时解决问题。从项目落地那天起,就有服务企业专员及时跟进,提供“点对点零距离全方位”的服务。“服务企业专员在手续办理、政策解读、资源对接等方面全程跟进,给予全方位支持,帮我们节省了大量成本。目前基础建设有序推进,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明年投产。”公司负责人刘增光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企业发展的信心,源自政府的务实担当与服务的精准高效。在昌乐县,各级各部门不断优化服务机制,构建起全生命周期、全要素链条保障体系。通过成立项目专班、实行领导包保、提供跟踪服务等方式,打通审批堵点、简化办事流程、破解建设难点,协调解决土地、资金、技术等问题,一项项要素保障措施快速落地,为项目建设筑牢了“硬支撑”,扫清了障碍。在审批服务环节,昌乐县创新打造了工程建设项目“五线联办一件事”改革新模式,将土地出让、部门审批、市政公用服务、中介服务、企业自备“五线”核心手续、33个主要事项深度融合、并联推进,实现了“全证”同发、拿地即开工。目前,已有17个重点项目受益。
“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难”的服务理念,有力提振了昌乐企业增资扩产、转型升级的信心。如今,昌乐县一个个支撑作用明显、带动力强、效益显著的项目正在火热推进,如同一根根坚实的桩基,支撑起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山东矿机集团正在建设的智能输送高端成套装备及运维配套产业基地项目,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布局。记者在现场看到,项目一期、二期及配套设施均已投产,车间内吊运、切割、焊接等工序有条不紊。“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产300条智能输送系统、10套智能控制运维系统及15万吨结构件的生产能力,为智能散料业务拓展和结构件生产储备奠定坚实基础。”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秦德财介绍。
据悉,这个项目作为山东矿机跨行业转型的重要依托,以煤矿井下皮带输送机技术为基础,正研发适用于港口、码头、铁路物流园等场景的长距离散料运输系统及远程智能维护系统,为客户提供无人化物流运输解决方案。项目不仅将弥补短途汽运短板,更将加速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集成与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