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在金口镇的广阔田野里,两大特色农产品交相辉映:海棠谷千亩梨园里,“诸葛酥梨”金黄缀枝;海堤村蔬菜基地中,“金口芹菜”清香沁人。这两张金口农业的“金字招牌”,正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生动写照。
日前,记者走进海棠谷千亩梨园,只见圆润饱满的诸葛酥梨如“金元宝”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
眼前玩转梨园的这位“新农人”,就是诸葛酥梨品牌的创始人——诸葛鹏云。三年前,他偶然发现金口镇海棠谷的独特之处:这里有火山岩构成的土层,格外适合酥梨生长。
“诸葛酥梨的特点就是爆汁无渣,而且抗氧化能力强。我们把果肉切开后72小时不变色,尤其是我们海棠谷生产的诸葛酥梨,因为生长在火山岩的土层上,矿物质元素非常多,有机质含量很高,而且不用除草剂,口感独特。”诸葛鹏云说。
于是,诸葛鹏云全力打造青岛海棠谷项目,尝试用文旅融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经过专业培训,村民们熟练掌握施肥、嫁接、疏花疏果等技能,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姜家马坪村村民姜平斋说:“不出门就能实现就业,真挺好的,关键收入也挺好的,一年大约两三万元吧。”
“现在的诸葛酥梨在一线城市卖得非常好。今年,我们实现了量产,明年进入丰果期,产量估计能达到七八百万斤。希望我们的酥梨能成为中国北方高端水果的一个代表。”诸葛鹏云说。
从梨园向海边前行,另一张“金字招牌”——金口芹菜也迎来采收季。连片芹菜地翠绿欲滴,村民们小心翼翼收割、捆扎,确保鲜嫩品质。
据青岛彭龄金口芹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若亭介绍,因为今年降雨量比较大,芹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今年的产量预估比往年能降低1/5左右。但是今年芹菜价格特别好,往年就是三元左右,今年就能卖到4至5元钱。
金口芹菜的独特口感,源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海滩盐碱地经三条主河道天然淡水冲浸,形成酸碱适宜的有机土壤,这正是金口芹菜脆甜口感的秘诀。
“咱这个地方是海滩盐碱地,弱碱性土壤,再加上当地的气候影响,金口芹菜外表是直立生长,实心实梗、纤维比较细,口感发甜。依托当地优良的土壤资源,金口芹菜被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张若亭说。
精心培育的芹菜收割后,合作社采用线上线下“双线”售卖方式,发往全国各地。张若亭说:“我们每年的销售都在扩展,现在的固定客户包括全国20多个城市大型餐饮连锁酒店,散订单几乎每天都有新增。”
从酥梨的文旅融合到芹菜的科技种植;从“企业+农户”的带富模式到合作社的抱团发展,金口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践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要求。这既契合了“十五五”时期“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明确部署,更以产业兴旺夯实了乡村振兴的根基,让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饱了百姓“口福”,鼓了农民“口袋”。
“下一步,我们将打造以金口芹菜传统特色产业和诸葛酥梨新兴农产品为首的金口镇农业品牌矩阵,深化品牌生态体系建设,参加农产品交易会,拓展电商等外销渠道,让金口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特色农业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顶梁柱”,打造金口新时代特色农业发展样板。”金口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袁培竣 刘娣荣) |